如何單手推舉得更『重』,但體重“不要”更重
每個在鍛鍊的人,目標都是能夠舉得更重、蹲的更重和推得更重,可是很弔詭的是『體重』很容易跟著就“增加”了。當然我們可以自我安慰這是“肌肉量”增加了,這的確是某部分事實,但若以某些衡量標準是以『自身體重』來說的話,那麼往上增加1公斤,代表舉起的重量也需要成“比例”。記得Dan John曾提過他自己曾經認為是『力量型』運動員(鐵餅),所以就不在乎自身體重,但最後卻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
因此若想將比例盡量增加,除了學習相關施力的技巧,就是要有適當地『課表規劃』,當然這在網路上,隨便一搜尋就是成千上萬份,但你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嗎?有哪一張課表是一體適用的嗎?同樣的目標或許有成千條路可走,就端看哪條路最適合自己。這兩天看了Myren Fu寫的一篇他自己如何從單手軍事推舉28-48公斤的旅程(而且還將體重控制在80公斤以下),給了我一些課表規劃的想法:
1.瞭解自己在『累積期』(Accumulation)和『增強期』(Intensification)的訓練參數:
►累積期就是高總量階段,用低強度來累積很多次數。
►增強期就是高強度,但他是用來達到『最大重量』。
也就是在到目標重量之前,你可能會經歷過一段的累積期,這當然因人而異,因為這段期間可以建構結締組織、增加肌力、肌肥大..和練習好穩固的技巧。
2.“To Press a lot, you must press a lot.”:
這句話是Pavel的名言,剛開始聽到時也是一頭霧水,但在聽過他的解釋後,就清楚地知道『如果你想要舉起很重,就需要練習很多次』。但Pavel跟Dan都很堅持肌力訓練就是要低於5下,而他們有個不錯的概念就是將傳統每組的次數,拆開成『階梯』式的次數,例如6下,就可以分為1+2+3,因此雖然總次數相同,但卻可以使用『較大』的重量,所以就可以啟動較多快縮肌纖維,但身體較不會產生太多疲倦。
但這裡有一點要提醒的是,因為可以舉起較重,特別是單手舉起超過一半體重,所以恢復與休息的時間也必須完全考量進去,否則老天爺會幫你規劃休息時間,那就是...受傷。
3.總量控管:
Fu分享了他分析許多體重在80以下,但單手推舉能夠達到40-44公斤的人,單一次訓練的總量通常都在1,100-1,500公斤之間,這時候次數就要降低了,因為較高階的訓練通常都只需要較少的量就可以持續進步。他這個從『總重量』來控管的概念與The System中提到,從『總次數』來控管的概念,搭配『非線性』的課表規劃,讓我在訓練自己或客戶時,都得到滿好的效果。
4.訓練『強度』區間:
不論是Dan, Pavel或The System等等許多人,都提到訓練強度大概都維持在70-85區間,因為身體無法持續負荷超過90以上的強度,尤其是中樞神經恢復的時間。而這也是Eye of the coach重要性,因為你必須能夠看出身體產生過度疲倦之訊號,然後減低強度,否則接下來就是...受傷。但別忘了,還是要規劃強度在90以上,因為這個訓練區間完全是不一樣的等級,你的身體需要這樣的刺激。
課表規劃真的是件迷人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寫出『一張』課表,但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藏寶圖,就要端看設計時是否合乎原則和執行時教練的眼睛了。
https://www.strongfirst.com/my-journey-to-the-beast-pressing-a-48kg-kettlebel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