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銀髮族的訓練原則為何呢?

 

隨著自己的年紀慢慢地逼近銀髮族😂(其實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再加上自己有些客戶是銀髮族,還有想著家中的長輩,因此就會更注意有關銀髮族的相關訓練。例如,有哪些運動是銀髮族不應該做的呢?有哪些器材是銀髮族不該拿來訓練的呢?

 

但印象中一搜尋相關銀髮族訓練,跳出來的畫面就是...一定有張『椅子』,原本也不以為意,但發現不管國內外或國民健康署所推廣的銀髮族運動中,通通都有『椅子』,這就讓我更好奇了,難道是這張椅子有特殊『魔力』,還是一定要將銀髮族『定位』成這樣。

 

最近在PTDC上看到Lou Schuler所撰寫的有銀髮族訓練,裡面有些不錯的觀點,因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有位女士聽了朋友推薦之後,走進一間位於沙加緬度的Be stronger Fitness健身房,環顧了四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或者更準確的說,她所『沒看到』的。

 

她問了一下負責人(Linkul),請問一下椅子在哪裡呢

 

椅子

 

經過短暫地閒談後,負責人很快地就發現這位女士,大概有六十幾歲,終身都投入農務,幾乎每天都是勞力活;但就在準備退休之際,有人告訴她,對她來說,最安全的訓練方法就是在『椅子』上—“用兩磅的小啞鈴在非常緩慢的速度下做側平舉訓練

 

但是當她看到這間健身房中,她以為朋友在跟她開玩笑。啞鈴?藥球?體操環?雪橇車?這些是她的年紀應該要有的訓練嗎?

 

但這真的不是開玩笑。這位負責人的客戶平均年紀為『63』歲,而且就像這篇文章中其他教練的想法:銀髮族就是需要舉起較大的重量,而目的就在於增加肌力、爆發力、動作技巧和功能性能力。

 

但也別忘記了,這裡所說的舉起較大的重量,並不是要把重量給『滿上』喔,畢竟年紀還是件很重要的事。

 

但在我們瞭解針對銀髮族哪些是該或不該的訓練前,讓我們先想想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何謂『銀髮族』?

 

Dan John有個很簡單的答案:56歲。

 

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能夠活到25歲,無論你如何照顧身體,應該都能活到55歲。但根據統計,56歲就是當小天使來敲門,然後跟你說:『該還的總是要還』。

 

這問題並不在於這特定的年紀會發生什麼事。而是你在這中間三十年做了什麼?因為你的身體會一點一滴地流失;你有可能每年減少一磅肌肉,但卻增加了一磅的脂肪。這是靜悄悄地發生,就像板塊移動,直到地震發生時你才會感覺到。

 

而這最好的解決之道,也是私人教練在第一線可以做的事就是:試著『維持』肌肉量,並同時『限制』脂肪增長。

 

那麼銀髮族應該訓練什麼呢?

 

每個人因為背景因素,所以答案可能都會不同,例如一直玩重量的人就會跟你說,壓重量很好;但曾經因為重量訓練受傷的人就會跟你說,最好不要壓重量,而這並沒有對錯。

 

所以我們常會聽到兩個答案:

正確地做依據每個人狀況而定

 

例如問題是:“60歲還可以進行槓鈴深蹲嗎?答案可能是請正確地做。他們應該做嗎?請依據每個人狀況而定

 

有哪些是『不該』做的呢?

 

1.槓鈴訓練

 

這位作者有一系列滿暢銷的書-New Rules of Lifting,強調身體的基礎動作模式,例如深蹲或硬舉。但是,他慢慢地發覺他的銀髮族客戶可能無法再做許多受歡迎的槓鈴訓練:反式划船、仰臥推舉、肩推、爆發上膊、前蹲舉、背蹲舉,以及最後是硬舉。

 

為什麼最後是硬舉呢?因為在三年前他因為硬舉而造成下背受傷。

 

Linkul同時也會避免槓鈴訓練動作,特別是最受歡迎的仰臥推舉”—因為他看不出來在這個角度下的雙邊推動作,對於銀髮族在人生的這個時間點有什麼特別大的價值。他認為這對肩膀的風險很高,甚至是伏地挺身也是。

 

2.跳躍和跑步

 

對於作者而言,他因為有次在打高爾夫球時,只不過要跳過一個小小的乾河床,結果在起跳後就感覺到膝蓋不舒服。

 

Mikolap對於『箱跳』則是持高風險(容易摔倒),但報酬率沒有想像中的高。這剛好讓我想起前陣子有個判賠的案例,好像也是類似狀況(登階)造成的。

 

至於衝刺的話,Linkul相信在用盡全力跑步的狀況下,風險可能會相當大,應該有其他更安全的方式來執行。

 

3.高強度間歇訓練

 

Mikolap認為我們在三十到四十歲之後,有氧能力每十年會以3-6%減少,而到了七十歲之後,每十年則可能會減少到20%,也因此他的重點並不是說要避免高強度間歇訓練,而是我們應該要調整預期的強度,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年輕人操啦。

 

那『應該』做哪些呢?

 

1.多接觸地板

 

這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年紀越大,跌倒所產生的風險可能都比癌症來的高。曾有研究指出,從地面可以站起來的支撐點越少,代表可以活的時間越長。

 

我在之前有分享過Dan John的『起立趴下訓練』,效果真的很不錯,不論是自主訓練或用在客戶身上(任何年齡層皆適用)。你真的會感覺到身體的改變。

 

2.專注在伸髖肌群

 

我們都知道臀部是青春的象徵,也是力量的泉源,而這也近些年來功能性訓練強調的重點。

 

這也是為什麼作者們會將『臀橋』訓練列為課表的重點之一。但在動作頂點時,可以將雙手掌朝上,然後拇指往外轉,這樣可以幫助肩膀穩定喔。

 

3.使用阻力訓練來增強肌力和肌肥大

 

隨著年紀增長,除了肌肉會慢慢減少外,骨質也會逐漸流失,但別忘了肌力衰減也是很重要。

 

其實滿多研究都指出每組約8-12下,可以依據能力來決定執行幾組,就能夠讓銀髮族同時維持這些能力。

 

4.單邊訓練

 

作者們喜歡用單手來訓練上半身,而下半身則是分腿蹲站姿來訓練這包括弓箭步和推/拉雪橇車。

 

雪橇車有個好處:在銀髮族下半身受傷恢復中扮演的角色,因為受傷後會擔心跌倒,所以步伐可能會縮短,但雪橇車有支撐,可以讓銀髮族安心的訓練,所以更可以將步伐增長的效果轉移到日常生活中。

 

5.爆發力訓練

 

年紀增長時,爆發力下降的速度比肌肉密度和肌力都下降的快。雖然鍛鍊肌力會增長爆發力,但這幾位教練還是建議要單獨訓練爆發力。

 

可是重點在於不要創造出比你原本要解決的問題還多。也就是與其做『跳箱』,盡量可以選擇較安全的動作來代替盡可能讓雙腳與地板接觸。例如『丟/砸藥球』就是滿好的動作。

 

還有一些建議:用盪壺取代跳躍動作、用輕跳取代衝刺,以及用固定式單車衝刺訓練。

 

6.提攜行走

 

這可以用很簡單的說法來形容:提起重物、接著運送至某處,然後放下。

 

這是先從『髖鉸鏈』關節開始,然後提攜時可鍛鍊到『握力』,行走時可訓練到『分腿蹲』模式,當然全程都會鍛鍊到『核心穩定』這就讓我想起符合Stuart McGill所說,四肢是產生動作,核心應該是『制動』。

 

雖然這個公式很簡單,但卻可變化出無數的衍伸,例如我們可以將重量高舉過頭或腰間;可以直線或蜿蜒曲折地走等等。

 

 

總結:

 

 訓練銀髮族最該避免的三種類型:

 

1.會造成新的傷害或疼痛。

2.會惡化目前的傷害或疼痛。

3.除非你將該訓練重量過大或速度過快,否則通常不會造成傷害(請參考第一、二點)。

 

因此,好的訓練課表應包括:

 

1.以地板為基礎的核心與活動度訓練。

2.肌力訓練應該以多關節大肌群為主,輔以多組8-12次訓練。

3.特別著重於髖鉸鏈關節訓練。

4.增強握力訓練,包括拉與提攜的動作。

5.爆發力訓練,例如投擲/砸藥球、盪壺、輕跳和在固定式腳踏車上衝刺。

6.另外須包括,可以強化平衡與穩定性的單邊訓練;下半身訓練也須強化活動度;提攜訓練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的挑戰。

 

最後,每個人都會老化,我們只是試著延緩這個過程而已,但當我們用老人方式來對待人時,他們的行為就會開始跟想像中的老人一樣囉

 

 

最後,不管大家對上述想法為何,當我將Never let go 最後一篇翻完後,Dan講了這個主題強化體適能的『識能』(literacy),分享當中一段話:

  你的手裡其實握有許多寶貴的資訊,但能夠區別哪些是正確和哪些是垃圾資訊的能力,則很少被考慮到。當然,你也會在我某篇文章的末端寫下這篇很糟糕(當然這會讓我很受傷),但你使用哪些工具來決定某篇文章、某項訓練方法或某個飲食法值得一試呢?

 

  換句話說,你的體適能『適能』為何?基本上,你如何決定呢?你如何迅速應對垃圾訊息呢?哪些是值得更近一步閱讀和體驗呢?當你從一本書告訴你百分之九十五的飲食都應該是碳水化合物,到下一本書卻告訴你應該是百分之五,那麼你該如何因應呢?

 

因此還是請大家多『思考』喔!因此Dan也提供一個方向給您來執行:

 

  如果你只閱讀和你意見相同的文章,那麼你只是個點頭公仔。增加你主動閱讀技巧的方法之一就是閱讀與你意見相左的文章。

 

祝福大家在一週的開始都能夠有更清晰的『思維理哲』,很少有一件事是『唯一或絕對』地!

 

 

 

 

 

https://www.theptdc.com/rules-training-older-clients?utm_source=Active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28S+S++%237%29%3A+Continuing+Ed+Secrets%2C+I+m+With+The+Band%2C+And+More&utm_campaign=S+S++%237&fbclid=IwAR0vw9dyhKKHGXVZfMeexDA44RiOnfedmpm5MKBvSnWBRwuWruaXg_7Oia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