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教練如何將『行為經濟學』概念運用在訓練上
『改變』一個人的『習慣』與『行為』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再重新打造一個人(亞里斯多德),在現今充斥著立竿見影的廣告渲染下,許多人來找我們訓練都是希望能夠『隔夜見效』,但......這有可能嗎?很多時候包括我們自己都會有『失心瘋』的時候,在事後回想時都覺得自己怎麼可能會做出這樣『不合理』的行為。最近在ACSM期刊上,讀到由Elizabeth 和 Michael兩位博士共同撰寫的有關在訓練與了解客戶時,『行為經濟學』所扮演的『角色』,個人教練如何將它運用在改變客戶行為上,讓我對觸發個人行為的『內心底層動機』與『因應方法』有更深的了解,分享如下:
為什麼人們即使知道運動對身體健康很好,但卻沒有辦法達到建議的運動量呢?為什麼人們在堅持了一天的飲食計畫後,但卻在宵夜時前功盡棄了呢?這兩個問題點出了人們總是會有『不理性』的時候。『傳統的經濟學』指出人們總是會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做出『理性行為』,並且更進一步指出,人們都是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但很不幸的,從『長遠』的角度來檢視,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舉例來說,家族病史有糖尿病的人,在『理性』上應該是會減少高熱量與精緻的食品,但事實卻常常不是如此,因為會將『短暫的歡愉』放在『長遠的健康』之前。這個概念稱為『延宕折扣行為』(Delay discounting behavior)。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人們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決定。因此『行為經濟學』藉由將傳統經濟學理論結合心理學理論來解釋人們『複雜的決定』。自從一九七零年代開始,Daniel Kahneman and Amos Tversky指出:與『獲得』相比,在說服溝通上強調『失去』的力量會更大(約2.5倍)。但說了這麼多,這跟個人教練有什麼『關係』呢?這對平時的訓練有『幫助』嗎?其實透過行為經濟學,我們將瞭解到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所『偏好』,而這是可『預測』的。也因此我們可以有方法來解決。
1.『情意的捷徑』(Affect heuristic):簡單來說,很多時候人們都是依據『感覺』來做出決定。那麼關於『運動行為』的話,人們通常都是喜歡較『愉悅與享受』的課程。以我個人翻譯許多體適能證照的經驗,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上『團體課』的原因。因此個人教練可以將這些『元素』融入自己上課的風格,讓學員更加喜歡訓練。
2.『短期偏好』(Short-term preference):這就是人們都喜歡『馬上看得到效果』,所以容易享受『短期』的歡愉,而忽略了『長期』的好處。舉例來說,當好不容易有一小時『空閒時間』時,你會選擇『追劇』還是『運動』呢?因此我們就可以運用行為經濟的這個模式,來將運動創造為可以得到『立即』成效的感覺,這樣就更容易改變客戶的選擇了。
3.『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指當我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感覺損失更難以接受。損失帶來的負面效益在心理上的感覺為同量收益帶來正面效益的2.5倍。也因此可以運用這個概念,在『說服』客戶持續運動時,可以強調若沒有運動會產生的負面效果。
4.『合約承諾』(Commitment contract):這個概念就是對自己的承諾,可以與『損失厭惡』合併運用,也因此可以加強對達成目標的機會。個人教練在幫客戶規劃訓練課表時,可以與客戶約定若『沒有確實』按照課表規劃執行訓練,會有某種懲罰,換句話說,若確實執行,可以得到某種獎勵。
5.『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簡單來說,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度的,舉例來說,經過一晚好眠後,早上起來神清氣爽,這時所做的決定都較理智,但經過一天辛勤的工作之後,到了晚上都比較不容易抗拒誘惑,為什麼深夜問題多,應該是這個原因吧!我個人都用這個概念向客戶解釋,為什麼越晚睡就越擋不住『雞排與珍奶』的誘惑😄。
6.『自我因循』(Self-herding):這個概念說明人們做出很多決定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這特別是在新客戶剛開始訓練計畫時,因為是面對生活型態『重大轉變』,這時個人教練更要陪伴客戶走過這個『轉變期』,因為通常這是最困難的階段,但只要通過這個階段考驗,最後成功的機會就相當大。
7.『過多選擇』(Choice overload):當人們突然有『許多選擇』時,常常會不知所措,最後落得沒有做出決策或做出不好的選擇。這讓我想起,到停車場時我最喜歡只剩一個車位,因為就只能停那個位置,但若有許多車位時,就會開始想哪個位置最好,這時候若車上還有人,通常都會熱心的提供建議給我😄,但常常最後選擇的車位都不見得是最好的😢。用在訓練時,有時候不見得要給客戶過多訓練方式的選擇,這讓我想起Dan John每天只練一項的訓練法,或許這樣太過極端,不過這也的確是滿有效的。
8.『評估比重』(Evaluation issues):人們常常會比較擔心『機率低』的事,而不擔心『機率高』的事。舉例來說,對於『被雷打到』和『慢性疾病』這兩件事來說,通常都會比較害怕被雷打到,但事實上,慢性疾病對身體造成影響的機率較大。因此個人教練可以用這個概念來教育客戶,『規律運動』對減緩慢性疾病的重要性。
9.『社會力量』(Social force):每次看到許多『排隊名店』,我心中就會不由自主地覺得那家店的東西一定『特別好』。也因此當客戶問及哪項訓練方法或器材較好時,可以稍微提到這是目前最多人使用與最有效的,這樣或許會提高繼續訓練的意願。
10.『擠出效益』(Crowding out):如果客戶還沒有足夠的『內在誘因』,就將『外在誘因』去除,那麼就會降低成功達成目標的機會。雖然送給客戶水壺、毛巾、帽子等小禮物是不錯的『外在誘因』,但這並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出『內在誘因』。
這篇文章讓我更加了解到經濟學不只是供給和需求,行為經濟學上的許多理論都可以讓我更加運用到『改變』客戶行為,幫助他們有更好與健康的人生。這也讓我的訓練工具箱內不僅僅是硬實力的器材,還有軟實力的策略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