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兩天在Plan Strong課程研習後,讓我對純肌力訓練的概念又更深了一步,因為在肌力與體能的世界裡,是以能夠將訓練的效果轉移到所想要的運動表現或日常生活上,因此課程設計涵蓋就需要很全面化,然後強調的是『爆發力』或最頂端的『速度』呈現,因為任何運動很難等你『慢慢地』展現最大的力量。但在Strong First系統中,因為是以力量的學校(School of Strength)著稱,換句話說,就是以『健力』訓練為主,也就是將前蘇聯許多教練或科學家研究很多力量型選手的訓練日誌或紀錄時,將當中做個統計。並且強調『力量』是一切的根基,這絕對是沒錯地,但其實回到最後,就是端看你的“目的與需求”為何,這是我一再強調的,就這樣!
1.『純肌力』訓練:
因為最近室友有位朋友問她,要如何才能練出很“纖細”但又不會“硬梆梆”的肌肉,沒想到我室友竟然回答:抽脂可能比較快喔😄。其實這是人類的天性,誰願意花幾百塊來把自己搞得要死,臭得要死,然後又要痠痛個一兩天;可是但卻很願意花幾千/萬躺在那裡,被按一按加上塗點油,然後聞聞香香的味道就可以瘦下來,結束後客戶面帶微笑地感謝您,而不是邊練還要被客戶邊『甘橋』,我想乾脆來轉行算了😄。
我想雖然這些年越來越多人投入健身,也慢慢地瞭解健身,但還是會有許多人被社群媒體或廣告的渲染給影響了。其實這也是此次研習課程談到的一個重點,在強度(Intensity)70-90%操作的『純肌力』訓練,是不太會造成肌肉很大塊或體重上升,因為很多比賽是有『量級』區別的,你如何在相同的體重下產生更多的力量,就成了勝負的關鍵,當然能夠轉成專項動作技巧的爆發力展現才是關鍵,但這是題外話。
2.科學化研究/訓練?
課程剛開始時,Fabio首先點出一個概念,就是現在宣稱的科學化訓練為何?是實驗室找幾個沒有什麼訓練經驗的人來,做一些『驗證』的事情嗎?他舉了一個例子,以現在最流行的Tabata來說,其實早在六零年代時,當時加州就出現一種叫做ㄎㄡ ㄖㄟ ㄧㄚ ㄎㄧ-現在稱為高強度間歇訓練-的訓練方式,當時是要短時間衝刺超過十趟,剛開始許多科學家也笑說這並不可行,但沒想到卻越來越多人加入訓練,而且也得到顯著的效果,這就引起科學家的『興趣』了,然後Tabata博士就將他改為現在大家熟知的方式了。姑且不論這個故事是否屬實,但科學化/模式化訓練的迷人之處或藝術部分,除了溝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精準有效』,而這個部分,有時候卻也是最難用科學來驗證的,雖然這個系統的計算方法很公式,但Fabio一再強調,即使是同一個人也需要不斷地試過之後才會知道。
這也讓我想起Dan John之前曾飽受攻擊的部分,就是他不相信週期化峰值出現,他解釋或許有人會順利達到峰值,但有沒有想過沒有達到峰值的那些人呢?其實這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就像很多強調經過『證實』—有什麼特別功能的東西,是不是其實測了一、兩千項,結果剛好有一樣產生效果,就不斷地強調,然而我們卻都忘了『其他項』。
3.規則(Rules)的好與壞處
前面提到,如何在70-90%操作呢?簡單來說,就是分別在70-80以及80-90之間各找一個重量,然後透過比重計算,最後的平均百分比要落在“79-81”之間,每個步驟都必須遵循,否則將無法產生最佳的次/組數。
每個系統都有其規則,“壞處”是你一定要『符合』這些規則,否則就不能算是這個系統;但相對地,“好處”就是你沒得選,所以就會變得很簡單了。這也讓我想到,我們身處人類的社會,一切都要按照規則來,也就是經過大多數人同意的,但隨著思想的開放,大家越來越想要『自由』,然後也就越來越不容易受到『控制』了。就像Dan John在Never let go 第一篇提到的自由意志(這我之前有寫過,有興趣可以往前翻),其實現今很多肥胖的問題就是太過自由了,有太多選擇,而自己又很難約束自己,結果就搞得許多飲食法出現,其實這些方法都是在幫助你控制自己而已啊。可是當你想想看,為什麼阿兵哥或囚徒都特別精壯,因為『沒得選』啊。
4.換位思考:
第一天晚上與同學餐敘時,因為很多人都是工作室老闆,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如何將夢想轉成可以付出到期『帳單』的現金。我發現很多人當初都是私教,看著老闆賺錢似乎很容易,有機會就開了一間,結果才發現現實與美夢總是這麼遙遠,結果現在回過頭來勸要跳進來的仔細想想,這真是典型的『院子內/外』-在裡面的想出來,外面的想進去。
每個位置都有他的煩惱,我們常會看到別人輕鬆的一面與自己辛苦的地方,例如常看到美國大兵好像真的很散漫,享受很多福利與待遇,但實際上人家認真起來的時候,我們卻跟不上,結果就成為好的沒學到,壞的倒是學了不少。
其實我們常說要有同理心(與同情心不同),也就是將自己換位思考,但經過這些年的體悟,我發現除非你也經歷過類似的事,否則很難產生同理心,舉例來說,因為我是男人,但實在無法體會女人每個月都要的煩惱或生產的痛苦(雖然我都有進去產房)。可是當我看到帶著孩子的媽媽,就會很想幫助她,這是因為我有孩子,也知道帶著孩子的辛苦,可是這是在我有孩子之前無法體會的。
這兩天的研習真是讓我將功力大增,但很可惜的是因為很多圖表與數字,無法用文字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因為當我拿到講義時,其實也被這『天書』給震懾住,其實這次同學當中有許多是SF系統中的老大,聽他們說,當初Pavel第一次上課時,因為他們都有參加,但其實也不是很瞭解(沒辦法,Pavel的思考是屬於另個星球😄,這是他們說的)。可是經過這兩天Fabio用較簡單的方式,來帶領我們走過公式後,發現自己才可以稍微體會當中技巧,但這是需要不斷地練習,所以之後自己慢慢地體會跟運用在自己與客戶身上後,會將心得持續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