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訓練動作模式中的『隧道』(Tunnel)概念

 

      Dr.Kelly在多年前出版的『成為一隻柔軟的美洲豹』(Becoming a Supple Leopard),提到一個滿好的概念,就是『隧道』(Tunnel),他首先舉例,在『The score takes care of itselfMy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這本書中,作者舊金山49人隊傳奇教練比爾形容名人堂四分衛Joe Montana在訓練營之前如何『自我訓練』,就是將最『基礎』的動作,從一開始的預備姿勢(Set up Position)到動作結束中的每一個步驟,日復一日的一一拆解開來練習,這可能無聊到連高中美式足球員都會厭倦致死的感覺,但Joe Montana注意細微到極致(Attention to detail),絕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妥協之處。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知道要完成一個基本動作中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步驟』都是『關鍵因素』。

      Dr.KellyJoe Montana運用的概念,稱為『隧道』(Tunnel),也就是你的『動作模式』必須要有『好的開始』(進入隧道),才會有『好的結束』(出隧道),這也是許多人常說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因此將這個概念運用在『訓練動作模式』上,可以讓教練或是運動員發掘與矯正『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和『活動度』問題。

 

      從『隧道』概念可以得到另一個想法,就是當我們承受『大負荷』或是要在複雜的狀況下瞬間展現出『速度』與『力量』時,若是一開始就沒有進入正確的『隧道』,那麼將不會『出現』在正確的『隧道口』。舉例來說,在練習『深蹲』時,若是在『預備姿勢』時沒有將脊椎位置固定好,等到『槓鈴』壓在身上時,才想到要調整身體姿勢,那麼就於事無補了。另一個概念是,身為『教練』在訓練『過程中』,若發現『運動員』姿勢『不正確』,這時候再多的口令誘導也無效喔,例如在『前蹲舉』時,發現『手肘』掉下,此時提醒他手肘『上提』已經太遲了。因此這也是進入正確『隧道入口』的重要性,因為這可以明確的預測『隧道出口』。但若是進入『錯誤』的隧道入口,這時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持續用『代償』姿勢完成訓練動作,第二就是花點時間重新再確認『正確』的『隧道入口』。

 

      此時又有另一個問題出現,若是已經進入正確『隧道入口』了,但還是出現在『錯誤』的『隧道出口』,那麼問題可能是出現在『關節活動度』上了。舉例來說,在訓練『跑步』時,許多人可能會著重在『步幅』或是『步頻』上,但卻忽視了『著地』(Landing)這個部分,也就是腳底落下與地面接觸的位置(foot contacting the ground),換句話說,若是一開始的跑姿相當正確,但『前側髖關節』(Anterior Hip)缺乏活動度或是小腿/腳踝相當緊繃,此時他的腳就會『外璇』到一個『不穩定』的姿勢。也就是一開始進入正確的隧道入口,但卻出現在另一個『代償隧道出口』,但是這個代償隧道出口卻會成為『另一個』錯誤的隧道入口。所以在這個狀況下,問題不是發生在隧道入口,而是在隧道『出口』喔。相同的狀況運用在游泳的『自由式』,也可以發現許多時候我們都注重在『入水點』位置(overhead),但在結束位置(Hang/press)時,因為缺乏『內璇』的活動度,將導致再回到下一個『入水點』位置時,會是錯誤的喔。

 

Mobility 101課程中,Dr.Kelly更清楚的指出,『隧道』中間的『活動度』問題,舉例來說,在『推舉』(Press)時,『隧道入口』為Front rack不會疼痛,『隧道出口』為Overhead也不會疼痛,但『隧道中』會產生疼痛(through range pain),但若將入口與出口都確認好,『隧道中』疼痛將迎刃而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