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無知』所以『學習』
昨晚在人智學基金會聆聽了許姿妙中醫師所主講的,從『人智醫學』來看『營養』。許醫師從事人智醫學已經有十幾年了,她本身有多本著作與翻譯書籍,同時也是華德福教育先驅者,對於當代教育有許多不錯的觀點,我自己本身也閱讀過幾本她的著作,例如『病是教養出來的』等。當昨晚第一次見到許醫師本人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許醫師『氣色』真好,以她的年紀來看,真的駐顏有術,以下為摘錄許醫師演講的觀點,讓我的室友因為幫我照顧孩子,沒有聽到這精彩的演講可以了解許醫師的觀點,但就像聽完演唱會後,我聽完後回來唱給你聽是不一樣的,所以若有不正確的地方請見諒:
- 1.『缺什麼』就『補什麼』:這是中國人古老傳統留下來的,若是身體缺乏甚麼,就應該要補充什麼,甚或『以形補形』。許醫師從人智學觀點來闡述這是以『物質體』的想法來思考,因為是以外在所見來補充。我個人的觀點是以我們現今充足的食物之下,只要『均衡飲食』,就不須特別補充營養品,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需要』都是別人告訴我們的,而不是我們『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而來的。是否想過這些是『行銷』的術語呢?更或我們有思考過這些營養補充品是如何而來的嗎?例如牛奶中所添加的『維他命D』是從何處提煉的?又或年紀老化後容易骨折,所以需要補充『鈣』,這些『鈣』是從哪來的呢?所以我常提醒年紀較長的客戶,與其吃許多『維×力』,到不如每天多深蹲十下,讓我們身體的骨骼更強壯,因為身體就是要『多使用』才不會壞掉。
- 2.『口、身體、糞便』異味為『生病』徵兆:許醫師解釋,可以每天起床時,先聞聞孩子是否有『口臭』,然後檢查一下『舌苔』是否有白色狀,若有,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許醫師說明,小孩在三歲之前,建議盡量少吃肉,因為動物性蛋白質較不容易消化,她舉例來說,我們出生時雖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有些器官是尚未發育完整的,例如『性器官』在青春期前尚未發育完整,因此就只有『排泄』功能。相同的小朋友『身體』常容易有『汗臭味』,也是需要家長多關心飲食的狀況。
- 3.選擇食物的『自由』:史代納提到,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來選擇自己想吃食物的『自由』。我的觀點為每個人本來就應該有自己的『飲食法』,每個人從基因、生長環境、身體需求等等都不同,如何能夠有一樣的『飲食法』?就如同『喬科維奇』在他的書上寫過,你和我的『指紋』都不同了,為什麼你『必須』要照我的『飲食法』。
- 4.『食物』是我們『身、心、靈』健康的媒介:在『身』方面,我認為這與中國人講求『食補』的想法是一樣的,在中醫的藥材中,其實也是食物的一種,食物本來就是應付我們身體需求,讓我們可以從事日常生活各項工作。在『心靈』層次可以想想,我們有許多社交活動不也都是透過『吃』來完成的。
- 5.『氮』、『氧』觀點:許醫師說明『氮』是『驅動』的力量,可以讓我們更有衝勁與活力,『氧』是維持『生命』的需求。但若是孩子『過動』,就建議儘量少吃『動物性蛋白質』、『豆科植物』、『非有機蔬果』,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氮』,因此吃進肚中後,會在身體內炸開,讓孩子更容易衝動。
- 6.『量測體溫』:許醫師建議正常體溫在36.8到37度之間,孩子若是發燒盡量不要吃動物性蛋白質,或是不容易消化的東西,她舉例有個媽媽因為孩子發燒沒胃口,就給孩子吃米糕、肉羹等,結果孩子的身體更無法復原,因此在發燒時若是沒胃口不想進食,就不需要強迫孩子吃東西,因為身體需要『休息』讓免疫系統可以進行修復,若是想進食時,可以吃一些米湯,讓身體好消化與修復。另一個我覺得不錯的觀點為『體溫太低』,因為我們通常只會關心是否『發燒』,但沒有注意過自己是否體溫太低,許醫師解釋,若是身體在起床時常感覺『疲倦』,可以注意是否體溫過低,癌細胞最喜歡的溫度為35.5度,因此量體溫時不要忘了是否太低。若是長期性太低,可能是身體『較寒』,許醫師建議每週可以泡澡2-3次,讓身體溫暖。我的建議為多做些『高強度』訓鍊,讓身體細胞更強壯,可以『驅寒』。
- 7.『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許醫師說明,除了讓自己的體溫不要太低,避免疾病上身外,所以要保持『溫暖』外,我們與別人之間相處所傳遞的『溫暖』,孩子也會感受的到與學習,若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多關心,孩子也自然而然會學習,而家庭就會先融洽,進而在學校或是社會與人相處也會保持溫暖的態度。
- 8.『光』與『熱』:許醫師說明,『光』是對神經系統,因此『內在的光』會針對我們的『意識』,而『熱』是對『血液』。因此許醫師建議多吃『向光性』的植物,讓食物本身透過光合作用所產生的『光』與『熱』可以傳達到我們身上。『菇類』因為生長環境較為陰暗,因此建議少吃。
- 9.多吃『根莖類』,少吃『塊莖類』:許醫師說明,『根莖類』食物,例如紅蘿蔔、甜菜根等,因為在土壤『上』的部分較少,所有養分都在土壤『下』,因此吸收許多『礦物質』,可以補充我們大腦所需的『鹽分』,關於這點,倒是顛覆了我之前念的營養科學所說的,腦部所需的營養為『果糖』。另外少吃『塊莖類』,許醫師說明,史代納說,馬鈴薯為『憋腳與狡猾』的食物,憋腳是因為它全身為澱粉但又有粘性物質,狡猾是因為身上還會發出毒芽,但天生我材必有用,若是喉嚨常有卡東西的感覺,可以用布將馬鈴薯包住,接著蒸熟後,敷在喉嚨上,可以治療此疾。
- 10.『葷』與『素』選擇:許醫師說明肉會讓人容易衝動,因此世界上較好戰的民族都是吃較多肉,但她提出另一觀點,在人生的旅途中,若是正在打拼階段,需要多些拼勁與動力,或許可以吃些肉。另外若是素食,因為沒有『脂肪』,所以身體需要『自行合成脂肪』,她舉例許多修行者都吃全素,因此有可能造成身體會形成肥胖體態。
以上這些觀點不論是否正確,但都可以提供『思考』的角度,因為這些都沒有全然的對錯。該『怎麼吃』、『吃什麼』應該是這短短幾十年才出現的『顯學』,想想人類在地球上這麼久的日子,一直都是在煩惱食物的『匱乏』,只有當代的我們因為科技與食品科學的發達才會煩惱『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造成一直尋求『專家建議』最棒的食物,對身體最好的食物,但我的觀點為『自己身體』就是『專家』,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若是你有從事過極度勞力的工作,或是高強度、大負荷的訓練,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因為你的身體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樣的食物會讓你『復原』(Recovery)更快,以便進行下次工作或是訓練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