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食』會讓我們無法自拔?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事物,例如美景、美女(結婚後,心中第一美女當然是老婆大人)還有最重要的『美食』,生命就是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不是嗎?但有時候想想,為什麼每次在吃得很飽之後,都還是可以來份甜點或冰淇淋,套句大家常說的,因為這是不同的『胃』,但我不是牛啊,我只有一個胃啊。難道這是『上癮』的現象嗎?也就是明知道會有負面結果,但仍然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最近把前年所購買之舌尖上的科學特輯中,由PaulJ.Kenny教授所寫的文章,再拿出來溫故知新一下,心中更有感觸,因為前幾週讀了『過度飲食心理學』後,其中有提到基本歸因謬誤,就是人們很多時候會將錯誤怪罪於自己,但忽略了周遭環境因素,但科學家已經找到腦中的機制,來解釋為什麼進食過量會更加活化我們腦中的報償系統,使得有些人的大腦無法在吃飽時停止進食,這就跟酗酒、藥物濫用與吸毒的『成癮』現象一樣。但換言之,如果這些在大腦中都是用相同方式刺激相同迴路,那麼用來抑制報償系統的治療方式,應該也可以用來幫助過胖者少吃了。
頭號嫌疑犯:激素?
正常飲食:激素指揮開始或停止
從內臟分泌的促進食慾激素,可以調節下視丘的進食迴路。也會刺激報償中樞,例如腹側被蓋區和紋狀體,讓進食所伴隨的愉悅感增加。當腸胃充滿食物,血糖上升後,抑制食慾的激素,例如瘦身素和胰島素,就會從下視丘和報償中樞釋出,它們會抑制食慾和愉悅感,讓人覺得食物不再那麼『誘人』。
過度進食:腦中化學物質奪走主控權
富含脂肪與糖份的食物,會讓紋狀體釋出腦內啡,這是一種『讓人感覺很好』的化學物質,會引發過度飲食。這類型食物還會刺激紋狀體釋出多巴胺,促進進食行為,並進入前額葉影響決策功能。在某些人身上,腦內啡、多巴胺和其他調控報償中樞的化學物質,會『凌駕』於激素的調控和吃飽後就該停止進食的意志。
科學家找出肥胖不是缺乏意志力或激素調控所造成。肥胖有可能是『快感過時』(Hedonic Overeating)綁架腦中報償系統造成一個反饋迴路,簡單來說,就是吃得越多,就越想再吃,而且越來越無法滿足想進食的慾望。
最後個人覺得所有生物本來就會對食物上癮,否則我們根本無法存活下來啊。但這幾十年來的食品科學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已經擊潰了我們的生物反饋網路啊,因為就演化的角度來說,並不是『壓抑』食慾,而是『增加』食慾(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最近看了這些相關文章,更讓自己清楚知道很多事情組成因素是相當多與複雜地,唯有一點一滴慢慢瞭解,才能讓自己更清晰看待每件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