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3種基礎運動模式(Hip Archetype):
- 1.『深蹲/鉸鏈』動作模式(Squat/Hinge):動作模式為『屈曲加上外旋』,就像肩膀與手肘之間的穩定關係,『髖部與膝蓋』之間的穩定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髖部可以在膝蓋『打直』或是『彎曲』的動作模式下運動。髖部活動度可以運用幾種動作模式來檢測,首先是運用Air Squat,觀察要點為脊椎是否穩定、髖部是否有旋轉、腳踝是否有代償、Hip creast高度在膝蓋下方、膝蓋是否往內夾、大臂是否外旋產生肩膀穩定度,若是內旋則容易造成圓背。接下來可以將手背在頭後方,藉此要求『身體軀幹保持正直』,雖然與Air Squat原則相同,但可以觀察膝蓋會更往前,這與OverHead Squat類似。在鉸鏈動作模式(Hinge),身體必須形成90度,可以觀察雙腳是否直立,身體往前傾(背部是否打直,沒有屈曲)。
- 2.『弓箭步/跑步』(Lunge/Run):動作模式為『伸展加上內旋』,當髖部做出伸展(Extension)動作模式後,可以觀察身體軀幹是否保持正直,臀大肌是否夾緊,(也就是股骨是否有鎖緊,因為這是維持脊椎與骨盆穩定關係的橋樑)、後腳膝蓋在髖部後方維持張力、後腳尖是否朝前,避免外旋、前腳脛骨是否維持垂直。這些觀察重點與奧林匹克舉重Jerking很類似。
- 3.『手槍式深蹲』(Pistol):動作模式為『髖部與腳踝完全屈曲』,採用雙腳手槍式深蹲,首先雙腳必須併攏然後與Air Squat相同蹲下,接著單腳伸直與手槍式深蹲一樣,這時觀察重點為髖部是否能夠完全蹲到底(髖部完全屈曲)、膝蓋與胸部接觸(踝關節完全背屈)、腳尖是否朝外。
當我們談到髖部產生『穩定』(Stability)力量的原則時,可以用『扭力』(Torsion)來解說,因為扭力是用來產生『穩定性』的,與到達最終關節活動度位置(End ROM)是不相同的。這裡有個概念要區分清楚,因為當你要從肩膀/髖部產生穩定性時,要由肩膀/髖部來啟動,但只要掌握住施力的方向即可清楚了解,以髖部來說,當你從背後看時,右臀是順時鐘方向轉、左臀是逆時鐘方向轉,此時即可產生扭力,將這個觀點運用在『深蹲』、跳起後『著地』或是『走路』時,『腳尖朝前』的位置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常會聽到腳尖朝前,這是因為希望能夠將『扭力鎖住』(Active Impingement),避免動力練喪失,但你可以試試看,將『腳尖朝外』,這是許多人深蹲時覺得舒服的位置,但Dr.Kelly認為這是Passive Impingement。但試著體會一下,此時髖部是否能夠產生跟『腳尖朝前』相同的扭力。相同的你也可以試試看,在深蹲到底的位置時,腳尖朝前或是朝外時,髖部所產生的穩定性是否不同。雖然腳尖朝前對髖部動力鍊來說非常重要,但其實因為每個人身體構造不同,因此還是有15度的範圍喔。因此『腳』的位置對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雖然我們因為穿了『鞋子』而看不見腳指頭所以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這也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赤足訓練』(Barefoot Training)的原因,因為即使連腳的『大拇指』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蹲下或是跳下『著地』時,我們常為了避免膝蓋內夾,所以將運用髖外轉向外推,產生外旋扭力,但也因此我們腳的大拇指常會因此不知不覺地『離開地面』,而這也將喪失了動力鍊的穩定性,因為這樣產生的力學穩定性與從髖部產生的並不相同,最重要的是,你也不會用這種方式走路。因此將腳的『大拇指』與地面緊貼有幾個好處,首先可以避免膝蓋往外推太多、另一個理由很簡單就是,可以將身體的重量或是加上負重,平均地分配在腳掌上,這樣在膝蓋與腳踝上也會更穩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