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n John在『Intervention』這本書中針對訓練之『課表設計』有許多還不錯的觀點,對身為教練的我除了在訓練上有許多啟發,另外在人生上也有更好的指引,以下為個人摘述書中重點與個人想法,分享如下(系列三):

 

      Dan在他自己Intervention這個系統中,很簡單的規劃出『十』個問題,而這十個問題我們自己/客戶必須要很誠實地回答,否則無法達到目的地。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目標』(Point B)是『健康』(Health)還是『體適能』(Fitness)?這有什麼『差別』嗎?我遇到很多客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我有『運動』,所以我會比較『健康』,或許這是『相對』的,但我想並不是『絕對』的,這兩者之間或許差別不大,但若搞混了對設定目標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Dan指出所謂『健康』(Health)就是『身體所有的器官很正常的工作』(The optimal interplay of the organs),也就是當你到醫院做身體健康檢查時,所有數值出現都是在正常範圍,換句話說,『腫瘤』、『高血壓』、『暈眩💫』都不是健康的訊號。這也是我們最視為理所當然,但卻又不在意的,都是等到出問題了,才開始珍惜能夠正常享受人生的日子。

 

      所謂『體適能』(Fitness)就是『有能力能夠執行某項任務』(The ability to do a task),例如消防員能夠執行任務、短跑選手能夠衝刺、舉重選手能夠舉重等等。舉例來說,如果你能夠完成一場馬拉松賽事,但身體內卻有腫瘤,這表示你的『體適能』(Fitness)對這項任務是足堪重任的,但健康卻有問題。因此『健康』與『體適能』雖然是兩碼子事,但卻又會彼此相互影響著。

      因此在確認目標時,必須想清楚這個目標是『健康』,還是『體適能』,關鍵點就是必須想清楚,當『選擇』其中一個,就會『犧牲』另一個,你必須做出『妥協』,舉例來說,想要成為大聯盟頂尖的投手,必須不斷的練習投球,而且只能選擇右手或左手其中一隻(這是規定😄),才有可能成為最好的,但假設這隻手臂一年投球量超過1萬個,這對他的『手』是『健康』的嗎?但當他做出這個決定,卻可以讓他可以安享下半輩子,所以這就是當你做決定之前必須想清楚的地方。

 

      最後Dan提出十個建議給大家做參考,前八個為有關『健康』,後兩個為『體適能』:

  1.     1.不要『抽煙』。
  2.     2.『乘車』請繫『安全帶』,『騎車』請戴『安全帽』。
  3.     3.學著如何『跌倒』..............然後『爬起來』。(這個他在Now What中有解釋,特別是對55歲之後的銀髮族群,最重要的不是補充什麼營養素,而是避免跌倒,特別是在浴室,因為每年有許多人因此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喪命)
  4.     4.多吃點『蛋白質』。
  5.     5.多吃點『膳食纖維』。
  6.     6.多喝點『水』。
  7.     7.多吃點『魚油』。
  8.     8.多用牙線棒/牙間刷(這對心臟很好)。這個他在Now What中有解釋,因為當你開始注意小地方時,你就會開始關心放進嘴巴的食物,而這就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9.     9.保持『關節』健康。
  10.     10.增加『肌肉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