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這兩天因公司的栽培,很開心能夠到北京參加Rad Roller L1&2課程。筋膜放鬆是這幾年來非常流行的訓練,因為有許多好處,無論是增加血液流動和減少發炎、增加肌肉活動度、減少肌肉痠痛、加快恢復、增加心率恢復、加強心理準備、減少動脈僵硬和舒展壓力,再加上MBSC也在課程開始前加入放鬆,就Boyle的觀點是伸展前若未將結締組織暢通,就會像是解開鞋帶前沒有將蝴蝶結打開一樣。

 

目前市面上也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滾筒、花生球和放鬆器材。個人之前也因工作關係學習到RumberRoller,再加上閱讀過MELT的零疼痛自療法,讓我發現這真是天秤的兩端,因此心中產生一些疑惑,但這次上課讓我解開,因此在這與大家分享:

 

1.『教育』課程是Rad Roller與其他放鬆器材最不同之處,因為與激痛點放鬆較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整合了例如FMS和解剖列車等觀點,而融合出自身一套的九個動作『篩查系統』,但只有篩查『活動度』這個部分。在兩天的課程中,講師Nick透過深入淺出地講解,加上他本身是高爾夫球專項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因此運用許多『旋轉面』上的例子來解說。

 

2.活動度(Mobility)與柔軟度(Flexibility)的區別:目前有許多種解釋這兩者之區別。這次講師用簡單的方法解釋活動度就是在『真實』生活世界中可以用到的。柔軟度則是在靜態伸展時,可以做到的某個點,但比較接近是被動方面。換句話說,我們較容易在動態模式中觀察出受限區域,但在靜態的姿勢時就不容易觀察出動態方面可能會受限的位置。

 

3.『大腦』是活動度的總指揮官:當我們習慣某種姿勢時,例如坐得越久時,大腦就會越習慣身體的姿勢,這就像Dr.Kelly常提到的,豹在打獵之前需要熱身嗎?那為什麼我們運動前要檢測、放鬆和熱身呢?因為大腦已經習慣『坐』或『不動』的狀態了。但最重要的是,筋膜放鬆的效果通常都只能維持十分鐘左右,接下來的『穩定度』訓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神經系統』訓練是很重要的。

 

4.按摩時越『大力』越有效(The harder the better):我們按摩或放鬆時常會認為越大力越有效果,最好是聽過哀哀叫或看到有刮痧後的現象。在此跟之前被我用狼牙棒滾到瘀青的客戶道歉,不要告我家暴啊😢。因為之前用激痛點觀念放鬆時,感覺要拳拳到肉才有放鬆,所以MELT的零疼痛放鬆讓我有時候沒有特別的感覺。但講師從開始就一再提醒,Less(Soft) is more。因為很大力的沖刷就是摩擦皮膚,這或許在比賽前當熱身可以,或者當很大力按壓時,因為太過痛苦而無法真正放鬆與呼吸,尤其『呼吸』在這幾年已經被視為很重要的一項技巧。這在RAD的檢測動作中非常重要,因為在動作最終時要看到是否能夠完成一次正常呼吸。而我也真正體會到『越輕柔』越有效果的實效。

 

5.瞭解生病的『人』比知道生什麼病還重要:身體並不是機器需要『維修』,而像是生態系統需要維持『平衡』。現在有許多檢測系統,好像都是一定要找出問題來,然後一一找出對應的肌群來放鬆和訓練,但有時卻忘了身體是一個『整體』,好像不能只有針對『單一』區域來解決。而人又是複雜的動物,因為有時候是『心理』上的因素造成身體的限制,例如之前曾經受過傷,但明明就復原了,可是身體就是不敢去用力,所以應該先瞭解個人,建立信任之後,再來探究是什麼樣的狀況,並且需要如何整體考量。

 

6.『活動度』、『穩定度』和『動作控制』區別:活動度是與生俱來的,Gary Cook當初就是觀察小孩然後想出許多概念,我也從自己小孩身上觀察到活動度的變化,因為從會吃腳趾到慢慢也快吃不到了😄;穩定度就是當他們從會翻身到可以站起來的過程,也就是靠自己慢慢地摸索,然後經過不斷地嘗試與失敗後而得到地;動作控制則是比較像『運動表現』,是需要靠別人教導,例如我們都會踢擊,但要做出漂亮的360度迴旋踢則是需要透過別人教導,然後學習而來。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個Rad Roller工具百寶盒中,針對身體每個部位都有不同大小的按摩球,就像是一把瑞士小刀,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得到更好的放鬆,更特別的是材質,他讓我們接觸到身體時的觸感更像按摩師的指腹。又或者目前有針對內臟器官所設計的可充氣按摩球,都讓我感受到真正無痛放鬆的感覺。

 

每門課程都有其特點,不同的檢測系統、手法或技巧都有其可學習的地方,但不論是何種,我們要面對的都是人,就像Conscious Coaching這本書中一直提到的,當你的選手/客戶知道你有多在乎他們之前,你懂多少一點其實都不重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