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很開心能夠與九位來自全台各地的老師在風光明媚的梅花湖一同探討「壺鈴」訓練之美!
再次強調~我是「透過」壺鈴來傳遞訓練的概念,畢竟它只是一項工具(很好用的啦),因為我們訓練的是「人體」,而「不是」器材或方法...
隨著每梯次課程的辦理都讓我有不同的收穫,因為誠如我會在每次課程開始之前提醒大家:
請不要「相信」我所說的,但請務必一定要「思考」我說的!
因為我們在學習一項新事物之前都會搜整許多「資訊」(免費),但在這麼多的資訊當中,有人幫你整理出一套「系統」,那麼這個就是「知識」(也就是你需要花錢的部分)。
但這個知識並不是你花錢之後就會「有用」~因為我常跟孩子說,我花那麼多錢讓你們去學習...但怎麼常常都「沒用」😭
開玩笑的啦~因為每一點一滴都是「養分」啦!
好了~話說回來,當你買了知識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實踐」,也就是複習,就像孩子學了一個數學的「概念」,但是回家沒有複習或是學了一個守備的技巧,但是下課後沒有「練習」,那麼這些都只是「我知道」了(一知半解),但遇到實際狀況就...
當你不斷地反覆「完美」的練習之後,這些資訊就會成為你的「智慧」,然而這樣其實還不夠,因為有些地方你可能還是不是很理解。
怎麼說呢?
因為你還需要透過「教導」他人,才能知道自己哪裡「不足」!
一位真正厲害的科學家是可以說出讓七歲孩子都能理解的話語~而不是說了很多只有科學人才懂的「行話」!
也就是這樣反覆地「練習與教學」~「教學相長」,才能讓我自己在一樣「技藝」上略懂一二。
這次壺鈴僻靜營同樣有邀請三位不同領域的老師來分享對於運動/訓練的概念~這也是我不斷強調「全方位」的概念,畢竟我也喜歡持續不斷的學習與精進。
I read, I learn, I change.
大夫訓練:
吳肇基醫師是多年的好友,他每次來都會分享許多「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這次我想分享的是他提到一個大家很常問的...啊,你練「那麼壯」還不是會生病,那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的練🤣
我想這不就跟反正都會死~那就好好的盡情狂歡吧😅
大夫提醒大家~把身體練得「強壯」不是保證你就「不會」生病,而是你可能「較不容易」生病或是生病之後可以「較快」的復原!
而這也就是「術前復健」的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等到受傷/生病「之後」才會認真積極的治療,就像每次都在牙痛之後才想到當初若是好好的清潔口腔,就不用受這種折磨了😭
但我們為什麼不在「之前」就先準備好呢?
就像肌力與體能訓練不是讓你看起來很強壯,而是當你面臨疾病來襲時,可以有更多的緩衝時間來面對,或是讓你能夠在老化的過程中,避免「雪崩式」下跌。
更多大夫的訓練概念可以參考他的作品~「大夫訓練Ⅰ:新世代的主動式健康指引」。
第二集也很快地在今年下半年度會上市喔!
保保老師:
每次老師都會帶來很不一樣的概念,特別是針對每位學員的問題來回應(在開訓前老師都會請學員填寫一份表單),並且在現場能夠針對大家的身體狀況來處理。
此次最令我訝異的是~終於找到我的孩子多來年「斜視」的原因😭...啊,身體真的是一個「整體」!
因為從小他就會「斜眼」看人/電視...甚至在跑步或打球時也會這樣,所以每次老師/教練都常罵他「不專心」😢
若是大一點之後~人家就會以為他在「青...ㄕㄚㄒㄧㄠˇ朋友」,我都很擔心以後搞不好會引來殺身之禍😭。
所以我們從小就遍尋所有眼科,得到的答案都是眼睛視力很正常,沒有問題。
為了這件事,我們甚至還買了「護頸」來固定他看東西的角度。
但這次保保老師來,原本孩子問他「手腕」疼痛的問題,只是沒想到「一路往上」找,從手肘到肩膀,結果竟然找到他有「斜頸」的問題,這也解開了他這一生的「謎團」。
這也讓我更加體會到~身體真的是一個整體,很多時候我們看事情都只有看到/聚焦在「單一」或「當下」,但當你把距離「拉遠」,相信所看到的事物就會非常不一樣。
運動心理蔡侑蓉博士:
啊,你就是「想太多」啦;放寬心,「不要」想太多,平常心就好...
這是我們遇到旁人面對困境或壓力時~常會有的關心話語...
但是當我們「自己」需要面對時呢...
以前很多人對於有心理方面的問題,通常都不敢啟齒,因為這是「看不見」的疾病,不像其他疾病會痛或會腫等等。
當然,現在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理解到,心理方面的問題真的是一個疾病,就像以前有個醫生朋友跟我說,你千萬不能讓有憂鬱症的人「任意停藥」,因為他們的腦部迴路真的需要藥物治療,否則很容易造成憾事😭
當然運動員也是非常需要心理方面的專業,畢竟競技運動到了最頂端之後,大家的身體素質都是差不多,比的就是臨場的心理素質了。
還記得第一本翻譯的書「心志教練」也是探討運動心理方面的書。
但這次很開心可以邀請到「心泰運動表現諮詢工作室」的蔡侑蓉博士來分享「運動心理」相關的知識,因為蔡博士幽默風趣的演說,真的讓我又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更加瞭解到運動心理的重要性。
以下簡短地分享幾點:
1.「自我價值」
我們/父母常用「輸贏的結果」來評斷自己/孩子的「價值」~贏球治百病,輸球全身病🤣
所以有人就會建議不要給孩子參與比賽/考試~當然這樣就不會有「比較」的心態。
但記得孩子有位隊友的媽媽(知名高中數學老師)~提醒我們:考試或比賽都是「驗收」學習的過程,換句話說,當你都沒有考試或比賽時,等到「發現」問題時,通常都很「大洞」了。
所以其實不是討論是否需要考試或比賽~而應該探討的是父母「怎麼看待」結果!!!
蔡博士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有一張「全新」的一千元新台幣給你,你會不會收下,應該會吧。
但是若這張新台幣不小心掉在地上,然後還沾到...,非常地髒與臭~這時候你還會想揀起來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省思~因為這張新台幣無論新的或是髒了,它都還是「一千元」。
這就很像我們自己,無論別人給你貼任何標籤,你還是你自己。
也就是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價值」!
只是我們很常看到「別人擁有」的,卻「沒有」看到自己擁有的。
2.「小朋友」也需要運動心理
這也是蔡博士提醒很重要的一點~運動心理不是大人才需要,小朋友也很需要,因為除非遇到實力真的很懸殊,否則當雙方旗鼓相當時,比的還是心理素質喔。
其實這就端看父母/教練看到的是「眼前/當下」或是「未來」呢?
當然,您或許會說,若沒有當下,如何有未來呢?
這絕對是正確的~只是別忘了「養成」很重要很重要!!!
有位好友跟我分享,他送孩子去學網球,這位網球教練有到西班牙等歐洲各國學習網球「養成教育」,他很直白地詢問我的好友,有兩種訓練方式,一種是你「馬上」就看得到「成績」~就不斷地訓練打球技巧;另一種則是目前「看不到」成績~因為著眼於「全方位」,例如肌力與體能、身體柔韌性、心理素質等等。
如果是你~請問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其實這也是我常遇到的狀況~很多專項教練或父母認為不需要做阻力訓練,但我卻常看到例如在棒子上加重或腳綁沙包等,難道這「不是」阻力訓練嗎?
3.專注在「當下」
很多選手會陷入「一個」迷失,也就是想著若是「輸了」怎麼辦?
也就是如果「失敗」,如何補救?
如何替自己找理由?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選手突然成為「戲精」🤣~也就是突然這裡不舒服或哪裡疼痛,因為他們會「放大對手的優點」,然後再「放大自己的缺點」。
也就是他的心理已經「預設」一場贏或輸的比賽,換句話說就是「控制」一場輸或贏的比賽
但這時候選手要想的是「如何」贏~也就是專注在「找到」贏的方法。
4.平常心或手感?
這真的「太抽象」了~也就是很常聽到當籃球員很準時,籃框會跟海一樣大,或是棒球員狀況好時,球就跟籃球一樣大。
蔡博士說他有一次到某間學校演講,他問何謂手感~有位三年級的小朋友舉手回答...就是手的感覺啊😂(大家都笑翻了)
接下來有位五年級的學長也舉手要回答,答案也是...手的感覺,這時候三年級的學弟就問他,這有差別嗎?
五年級的學長笑笑的回他:等你到五年級就知道了😂
蔡博士提醒所謂的手感就是「基本功」,也就是當你「平常」在練習時有「好表現」時,請思考「關鍵要素」為何,然後記錄下來,並且持續用這種方式來練習。
就像我們常說的「完美」的反覆練習,才會造就「完美」~簡單的事情「反覆做」,反覆的事情「用心做」!
這樣你才能在比賽時保持「平常心」,否則平時都「沒有」認真練習,在比賽時若把平常心拿出來~那不就糗了😭。
最後~再次感謝從2020年到今年,每位參與壺鈴僻靜營課程的老師們,因為有「您們」,所以讓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教練!
期待明年度再次與大家一同在梅花湖探討壺鈴訓練之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