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六很感謝來自全台灣各地的老師共同參與了「棒鈴」訓練課程,每次的課程都讓我收穫滿滿,因為透過每次的教學都能讓我更深入的體會到棒鈴訓練的效益!
這次課程有邀請到開蘭安心診所的家約物理治療師來分享「許你一個鋼鐵肩」的講座~為什麼我辦理的課程都會邀請不同老師來辦理講座呢?
因為這些年來我的體會就是很多課程就是「只是」教幾個動作,然後大家就「依樣畫葫蘆」,但卻沒有說明訓練只是讓你變強壯的「一部分」...
首先我們必須先認識「自己的身體」,然後才能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訓練課程,這就跟在營養方面,很多人都在追尋「一種」最宇宙霹靂厲害的方法,但卻沒問過自己的身體...到底適不適合😭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邀請家約物治師來說明肩膀這個複雜的關節,因為很多人都認為棒鈴可以讓他們的肩膀更健康,但其實他們的肩膀已經有「不舒服」了,在這個情況之下,你若是只想到強加訓練,通常得到的結果都「不會」是好的...,又或者很多人下背痛,通常得到的建議都是強化核心訓練,但是否有想過「臀部」或「胸椎」的緊繃要先處理呢?
例如家約物治師舉了兩個例子,一位是在十幾年前的出國旅程中,因為要將行李搬下來,就這樣的一瞬間,就造成他這十幾年來飽受肩膀的痛楚;另一個例子則是羽毛球愛好者,也是長期飽受肩膀疼痛的困擾,因為可能在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之下,然後又大量的揮拍,所以即使不斷地治療也沒有好轉。
以上這兩個案例,若是只有做訓練,但沒有先將根源解決,那麼訓練的效益可能不會太大喔,例如第一個案例可能要先治療拉傷的肌肉,然後再看是否有其他肌肉較為緊繃;第二個案例則可能需要請專項教練來檢視揮拍的動作是否需要調整。
也因此我都會建議在訓練前,先運用「滾筒或按摩球」讓身體的肌痛點消除,然後再做「動態伸展」,最後才是進入到訓練,並且訓練之後的「修復」也是很重要的,例如熱敷/泡澡的放鬆或水分、營養和睡眠的補充,這樣一整套的照料之下,身體才有可能進入「善的循環」喔。
另外家約物治師也說明肩關節的活動角度~我想這是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你必須先知道自己的關節最大能夠有多少範圍,否則都是身體其他關節來「協助」喔。
這梯次有位波麗士大人,跟他聊了一下得知他當初會從事肌力訓練的故事...原本他很喜歡瑜伽,並且持續的訓練,但因為波麗士需要體能測驗,結果他就在跑步測驗的情況之下傷了十字韌帶,後來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與力量訓練之後,身體才恢復了健康,也讓他愛上了肌力訓練。
我自己這麼多年下來的經驗,發現滿多客戶原本都喜歡瑜珈伸展後的快感,只是卻常有不知名的腰痠背痛,反而是來從事力量訓練之後,身體竟然不再痠痛了...在此請不要「斷章取義」認為我從事力量訓練所以才會這麼說🤪
我的觀察為瑜伽課程通常為「大班團體」課程,學員們就照老師的動作「跟著做」,然後最常見的問題出現了~就是很多人會想跟老師一樣做出「極大的關節角度」;但同樣的狀況若在力量訓練,除了是「小班/個人」教學,而且「很少人」會想跟教練舉起「一樣」的重量...聽到的都只是好重、好重、好重喔。
所以我的重點不是哪種訓練好或不好~而是「劑量」的概念,很多你看似無害的事情,其實「反覆累積」下來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也因此我在課程中會一次介紹兩種棒鈴~印度棒鈴和傳統棒鈴,因為這兩者有很多基礎的原理原則是「相通」的,所以我們可以從較輕的印度棒鈴開始,然後理解到手掌、手腕、手肘與肩膀之間的連動關係之後,再進入傳統棒鈴,這樣對你的訓練會更有助益喔。
最後~棒鈴訓練的益處,請參考我之前所寫過的文章,建議您若想參加或學習任何一項課程,都請先想清楚,這個課程或訓練工具是否真的對我會有幫助,而非只是看到好像很新穎或是有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