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阻力訓練必須運用超負荷原理(當然還有其他原理)來給予身體成長所需的逐漸刺激。
換句話說,肌力訓練課表的目標就是逐漸地給予身體刺激,然後讓身體可以逐漸「適應」較高強度後,並轉移到專項運動。
還記得扛起小牛的故事嗎?
當小牛慢慢地長大~你就越來越強壯啦!
只是滿有趣地,很少有健身房的壺鈴是超過28公斤😭
身體為了要適應刺激,所以必須產生「改變」,也因此才能「正面」地轉移到專項運動~這也是「適應」的主要目的。
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我們必須很小心地操控,否則一不小心會從Overload變成Overtraining🤪
當身體在一個階段適應了之後,我們就要再給予其他的超負荷~而這就是漸進式的重要性!
今天早上閱讀了Driveline一篇文章~針對棒球選手肌力訓練的漸進式,共有三篇:
1.訓練動作(模式)的漸進式。
2.強度的漸進式。
3.訓練量的漸進式。
今天先分享訓練動作(模式)的漸進式~
因為當我們開始阻力訓練之後,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訓練動作的選擇~否則也不會有哪個訓練動作最好之爭了🤣
畢竟若是選對合適強度的訓練動作~你將可以有安全的回報,相對地,若沒有選擇好的話,那麼不只可能遲滯進步,甚至還會造成傷害。
同樣地,訓練課表若包含合適的訓練動作變化,那麼確實執行的機會就會較高,否則不只可能感到無聊,同樣地也容易造成受傷。
所以訓練動作「工具箱」對於課表編排就相對重要了,但我們要如何建構這個工具箱呢?
Step 1.針對專項運動來決定「動作種類」
這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種新奇的動作出現,只要你想練的話,不怕沒有新玩意🤣
但你若想要從這些動作「隨機」挑選出來的話,那麼可能會搞死你或選手🤪
因此或許我們可以從動作思考成「身體基礎動作模式」~畢竟我們練的是身體,不是工具和器材。
在「棒球專項」當中,Driveline選擇的動作模式為:
1.下肢~膝主導動作模式。
2.下肢~髖主導動作模式。
3.下肢~單邊訓練。
4.上肢~拉系列動作模式。
5.上肢~推系列動作模式。
在這個範圍之外則為核心、活動度或輔助訓練等等。
Step 2.選擇「主要訓練動作」
從第一步驟當中的五大動作模式之下,我們可以選擇主要的訓練動作來進入訓練課表當中。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想成是蓋房子~主要訓練動作能力為「一樓」,如果你的能力已經可以勝任的話,那麼就可以搭乘電梯「往上」囉,當然,若無法的話,就搭乘電梯「往下」啦。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進/退階」概念!
例如:
1.下肢~膝主導動作模式-槓鈴前蹲舉。
2.下肢~髖主導動作模式-槓鈴RDL。
3.下肢~單邊訓練-槓鈴後弓箭步。
4.上肢~拉系列動作模式-反式划船。
5.上肢~推系列動作模式-伏地挺身。
Step 3.決定進/退階的方式
同樣的動作,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來改變強度,例如改變站姿或複合式動作。
例如:
動作模式負荷的漸進:啞鈴推舉➞單手啞鈴推舉;壺鈴高腳杯深蹲➞槓鈴前蹲舉。
站姿的漸進:槓鈴RDL➞Staggered Stance RDL;分腿蹲➞後腳抬高分腿蹲。
複合式的漸進:伏地挺身➞伏地挺身+輕觸肩膀;分腿蹲➞後弓箭步。
上述的主要動作模式進/退階為:
自身體重深蹲↔︎高腳杯深蹲↔︎槓鈴前蹲舉↔︎槓鈴背蹲舉↔︎槓鈴蹲跳。
最後,我想這些概念在這些年大家注重訓練科學化之後應該已經很普及了,只是概念是一回事~有沒有認真與規律地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祝福大家都能擁有強壯與健康的身體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