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Driveline系列文章~針對棒球選手肌力訓練的漸進式,共有三篇:
第一篇:訓練動作(模式)的選擇,昨天已分享。
那麼今天要分享為:強度的選擇。
傳統上,我們在肌力訓練課表中,會將強度視為訓練變相之一就是在操作「重量或負荷」,例如你背蹲舉的重量為100公斤,這就是訓練的強度。
另一個也很常見的就是用1RM的百分比。例如1RM為100公斤,那麼85%的訓練強度強度就是85公斤。
或者你也可以用Training MAX這個概念,也就是假設你人生最好的一次就是100公斤,但坦白說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到達過了,那麼你或許可以用1RM的90%(Training MAX)來計算,也因此你的85%的訓練強度就是76.5公斤。
作者其實也很喜歡RPE這個方法~每組的重量選擇是由你的「感覺」來決定,當然很多人會很不屑這個不科學的概念,但我個人有時候也會採用這個方法,即使我已經用了VBT,但我知道這有時候會有進入「玄學」的狀態🤣
好的,回到今天的主題~訓練「強度」,因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要達到漸進式超負荷。
我知道這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解釋,但我只希望能分享概念,若您有興趣可以深入研究喔~畢竟現在願意花時間看這麼無趣又長的文章沒有幾個了(再次感謝您願意看到這裡🤩)
有很多方法可以週期化來產生正向的向上適應,無論是區塊、共軛或波浪式~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理,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漸進式超負荷,基因於此,很多人會承認我們都是採用「線性化」週期訓練。
我知道,你可能會認為線性化是給「初學者」練的,但這可能因為是你看到的都是「基本款」,也就是訓練強度從很低開始,但訓練量較高,然後逐步地改變著重目標。所以訓練強度就慢慢地變高,相對地訓練量就降低。
也就是大家常看到的肌肥大、肌耐力、力量到爆發力。
但我們平心而論,如果你將每個階段的訓練目標拿掉,然後用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不就是整個訓練課表漸進式的進步嗎?
無論你想要的目標為何,在同樣的次/組數下能夠舉起更大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就是代表你更進步了。
換句話說,假如你能在同樣的次數舉起更大的重量,代表著你更強壯了;你能在相同速度之下舉起更大的重量,代表著你更具爆發力了;或者你在相同時間內能夠舉起更大的重量,代表你更不容易疲倦了(耐力更好)。
但這些都是在漸進式超負荷之下達成~你不可能一夜達成(唯一可能就是在夢裡,因為哪裡什麼都有😂)。
在此我個人想提醒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特別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你想維持相同的重量都不太可能了,所以請小心不要造成漸進式「超負面」😭
誠如前幾天聽了Eric Cressey談到有位大學棒球隊教練詢問他,在他們隊上有位投手球速掉了3mph左右,因此是不是過度訓練了呢?
Eric回覆他,這的確是有可能~但你不能只有考慮到訓練(無論是專項或肌力),因為還需要全面地觀察水分、營養、睡眠或種種其他因素。
同樣地,當我們在漸進式超負荷訓練時,請別忘了先成為一位健康的人~其實也就是「習慣」的養成。
這幾天看了一段話,覺得很不錯:
自由是來自於「限制」自己的自由!
是不是「自相矛盾」的一句話?可是你仔細品味這一句話,人生確實如此。
有多少爲了成功的人,都是一直在約束自己的自由,爲的就是達到日後的自由呢?
自由不是放縱,「自律」即自由。
若想要有所得,必須有所戒。
祝福您都能越來越健康與強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