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讀到Boyle的一篇文章 “My Kid's Pretty Good, Now What?”,這讓身為父親的我有深刻的體認,雖然這篇文章是講述美國因為職業運動蓬勃的發展,所以父母親都很願意花錢栽培孩子在競技運動上,但相同的道理其實運用在我們目前的現況也符合的,究竟是否該相信孩子真的有天份呢,然後就揠苗助長般的希望他朝向這個方向去呢?之前有看過騰訊總裁兼執行官馬化騰的專訪指出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就是『不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就忘了長遠的目標』,因為這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策』。以下為Boyle簡單的觀點: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某項運動表現上超越了一般水平,然後教練開始跟你說,你的孩子具有極大的天份,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

你現在要做什麼?

你如何持續幫助你的孩子成長?

 

☆在這裡最『關鍵』的就是專注於『成長』,相信〖長遠的目標〗,而不是讓一群『紙上談兵』的專家告訴你該如做,並只著眼於『當前利益』。

 

『不要複製』自己工作上的經驗:這段話對我來說真是暮鼓晨鐘,因為自己常會用自己的工作態度來要求孩子,但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個<小小孩>,而不是小大人

 

Boyle提出兩個觀點讓我思考:

1.『曝光率/出賽率』只是讓你花錢去參加一些值得探討的巡迴賽。但我覺得不只是在運動上,現在我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常會自以為是的讓他們去參加一些,我們認為對他未來有幫助的活動,但仔細想想這是符合孩子『實際需求』?還是我的虛榮心與滿足感而已。

 

2.『潛力』就只是形容一個人在『未來』可能會做的事而已。但每個孩子,甚至大人都有『許多』潛力,如何在這麼小就替他決定了其中一項呢?好在我不太相信這些,要不然我兒子『抓周』時,抓到的東西我還信以為真,那不就誤了他一生😄😄😄😄😄😄

 

Boyle簡單的說明,在14歲後就要用職業球員的模式來思考,有兩點可供參考:

1.有一個明顯的『非賽季』時段:在非賽季時必須要強化身體能力(可以用功能性肌力與體能觀點來思考)。

 

2.賽季時的訓練課表是要延續非賽季的訓練成果。

換句話說,職業球員並沒有整年在『比賽』,但卻會整年維持『訓練』。他這裡要說明的其實是,現在的孩子參加了太多錦標/巡迴賽,但卻沒有把時間花在『正確的訓練』上。

 

最後,長遠的成功是建構在『天份』、『努力』與『熱情』上,也因此若是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那麼一點點天份,別忘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別扼殺他們的『熱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