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買了這本⟪統治NBA的王者訓練⟫之後,我反覆地閱讀了好幾次,我深深覺得這本書讓我無論是面對球場、職場或親子關係都很適用,作者透過他訓練多年的經驗,分享了很多實際但我們卻常會忘記的概念😭,讓我深深覺得這不只是一本有關於運動訓練的書!
今天分享書中提到有關「青少年訓練」的一個概念-「不要過早決定位置」,提醒身為家長和教練的我們,因為我們常會探討是否適宜過早「專項化」競技運動,但好像卻忽略了是否「過早」專項化運動中的「位置」。
作者提到他每次和年紀較輕的孩子訓練時,一開始總會問他們打什麼位置,無論孩子回答什麼,他都會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他不買單。
因為無論孩子回答得分後衛或中鋒等,他都會告訴他們~你是籃球員,你還太年輕了,不適合太早決定自己的位置,因為這是「沒有」必要的限制!
對他來說,他不在意孩子的身材有多高大,還是一樣要和其他人學習如何投籃、運球和切入。因為在傳統的觀念,只要孩子的個頭較大就會被直接指派到籃下的位置,這麼做的問題在於~很多時候這樣的孩子只是發育比較早,等到他上高中之後,若是同伴都追上他的身高,他就不在顯得特別高大—但他學過的技巧卻沒有其他人多。
這也讓我想到以孩子熱愛的棒球來說,每個人都希望當投手或游擊手,只是我們家的比較喜歡當捕手,因為他說這樣每一球都可以玩到🤣,但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多體驗不同的守備位置,因為這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與「替別人著想」,但這兩件事說得很輕鬆,但要真正做到卻是非常困難,包含大人也是,例如當投手時只要隊友沒接到球時會責怪隊友,一旦有擔任過其他位置時,孩子就能「真正」體驗到當自己失誤時,投手當時心裡的感受。
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有更大的犯錯與學習空間,這時候若是刻意只練習某個位置,或許「當下」會表現的很突出,但長遠看來可能會扼殺了他的潛能。
這時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對「比賽」的想法,若我們將比賽或考試當成是某個階段的成果驗收,來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並且持續精進,而非只在意比賽的「成果/輸贏」因為就像伍登教練說的,若是過程做得很好,即使比賽輸了也沒關係,但若過程做得不好,可是比賽卻贏了,他也高興不起來啊。
這些對孩子長大之後到「職場」上非常重要,因為我在職場上的經驗看過太多只想要「好位置」的人,但時間是很好的朋友,它會證明一切,因為或許當下得到好位置的人看似得到了便宜,但最終的發展卻是不如那些願意默默付出的人~畢竟好位置誰來幹都可以,但所謂的不好位置卻是考驗一個人的地方啊。
最後,無論球場或職場其實都只有兩個位置~場上和場下,點點滴滴的累積與努力才會讓你有機會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