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567

 

前天分享了Driveline系列文章~針對棒球選手肌力訓練的漸進式概念,共有三篇:

 

第一篇:訓練動作(模式)的選擇,前天已分享。

 

第二篇:強度的選擇,昨天已分享。

 

今天則是要進入最後一篇~訓練量

 

在談到訓練量之前~我們必須先想到「特殊性」這個訓練概念。

 

簡單來說~你訓練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反過來說,你沒有訓練到的就別想得到!

 

在營養上也有一句類似的話:You are what you eat.

 

舉例來說:

 

●如果你想要跑快一點,那麼你就要針對如何跑得快來訓練。

●如果你想要變大隻一點,那麼你就要針對如何變大隻來訓練。

●如果你想要投快一點,那麼你就要針對如何投得更快來訓練。

 

就像Dan John常說的Runner run, thrower throw.

 

或許你會想說~這不是很一般的基礎概念嗎?

 

是啊~但請你檢視一下自己的訓練課表,是否有將這個概念加入。

 

記得一點~我們是透過阻力訓練來讓專項運動變得更好,而不是要成為阻力訓練的高手!

 

但這也不是說我們就「只要」訓練專項運動所需,舉例來說:

 

棒球投手因為要投得更快,所以訓練時需要用快速的訓練方式~例如衝刺。

 

但也不能就此忘記棒球專項所需的能量生物學或恢復,例如慢跑就有其功能與目的。

 

這就很像目前很多人在接受美式訓練後,都會批評長距離跑步是舊式觀念。

 

別忘了~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想清楚為何要這樣做,才不會陷入人云亦云啊。

 

而這也就是「特殊性」這個概念必須先釐清喔。

 

好的,讓我們回到訓練量~也就是組數×次數×負荷。

 

但根據我自身的經驗,你不能把這個當作「數學」在算,例如12組×3下和3組×12下以結果來說都是一樣36,但目的性就完全不一樣了,甚至組間休息也不一樣了。

 

簡單來說,你可以深蹲100公斤×10下,但要深蹲1000公斤×1下,那就......

 

或是同樣3下,強度(1RM的百分比)不一樣,那麼結果也會不一樣。

 

通常5下以下~我們都視為力量的訓練(強度到達1RM的85%以上,休息時間較久),但若稍微輕一點則可視為爆發力訓練。

 

所以千萬不要被紙上的數字給迷惑了。

 

接下來~再回到第一篇所談到的動作選擇,例如同樣是4×6,但槓鈴背蹲舉和腿部推蹲的強度就是不一樣。

 

或是~

 

★完整的硬舉VS.只有「向心」的硬舉。

★暫停式硬舉VS.快速硬舉。

★硬舉VS.RDL

★傳統硬舉VS.相撲式硬舉VS.六角槓鈴硬舉。

 

這也都有著Same, but different.

 

而這也是我們可以思考的細微部份。

 

這三篇所提到的都有著互相依存的關係,但還是有很多可以考量的地方,這些都有賴您自身經過體驗之後才能感受喔。

 

最後~再次提醒身體會進步都是經過:

 

訓練刺激疲倦恢復超補償!

 

祝福大家都能有著漸進式超負荷的效果~而不是漸進式超負面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