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AlaGym最喜歡的教練!
你們把它當鞦韆在盪啊
這個架勢很好喔~但僅限於此
聽說我國小也是足球隊的~只是這是用手打
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會「誤」以為他們就是個「小」大人,但這些年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各項事務的成長過程中,自己慢慢地體悟到,為何跟孩子說話時要「蹲下來」~因為能從他們的角度來觀看。
今天早上閱讀了Driveline的一篇有關「簡單化」兒童揮棒的益處,更讓我感受到「複雜簡單化」真的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雖然說Driveline本身是以數據和各項生物力學機制分析聞名,但他們對於兒童/青少年的訓練卻希望能夠越簡單越好。
雖然這篇文章我看得出是以推銷Plyos(Driveline的打擊練習球)為主,但我覺得有些觀點很不錯,值得分享給大家。
首先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將打擊機制擺在首位的問題在於:
在棒球界討論何謂正確的揮棒機制/軌跡的書或文章有成千上百,無論是開放式、閉鎖式、線性動作或旋轉面等等,這當然包括Driveline,因為他們自己也是從分析這些開始。
我們通常都會看到MLB全壘打王或打擊王的姿勢就覺得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姿勢,但我們是否想過這些所謂「完美」的揮棒機制是否適合正在「發育」中的小朋友?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孩子會只專注在身體在揮棒時的動作是否正確(也就是常聽到教練/父母在旁邊說-姿勢跑掉了),而忽略掉真正擊到球的感受。
所以「簡單」來說好的打擊:
‧「及時」的出棒。
若以建構打擊金字塔來說,這是最底層的根基,因為我們若想及時的出棒,就要有及時的「決定」是否出棒。所以要讓孩子的大腦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如何及時決定,然後「立即」轉化為行動。
所以首先要務就是讓孩子專注在揮棒的「企圖」,而非調整身體的姿勢,因為這些「內在」的口令誘導會大於「外在」的身體動作~因為孩子的動作控制或本體感覺都還在發育當中啊!
‧「快速」地出棒。
我們常聽到教練要孩子「用力」打,但坦白說很多時候孩子的身體根本做不到(因為我們用大人的角度來看),這裡最重要的應該是「揮棒速度」。
因為增加揮棒速度就可以將確實擊中的球打得更遠,或是讓沒有確實擊中的球可以變得較遠。
增加揮棒速度還可以「增長」你的揮棒「決定」時間,以前也會一直要孩子用力打,但他們就是聽不懂,後來我買了BlastMotion之後,一切都不用爭了,因為每一球都會有「速度」出現,而且發現以前可以打很多球,但自從用了BlastMotion,就打不了多少球了。
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再次提醒我~孩子並不是「小」大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會以自身的角度來看待,例如我們較為擅長的事,就會覺得這麼簡單怎麼都不會😭,例如孩子英文單字一直背不起來,我就會覺得怎麼這麼笨,但這些年來,因為跟著他們一起學習新的事物,例如鋼琴、日文或拳擊等等,我才發現自己怎麼這麼笨,反而是孩子都很有耐心的教導我😘,然後用他們的方法來讓我可以一步一步地進步。
最後~感謝孩子陪伴我一起成長,也祝福每位孩子都能快快樂樂的長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