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標題很「聳動」,若你不想看,麻煩請跳過,若想看就讓我說明原委~在Dr.Bryan Mann的⟪Developing explosive athletes⟫這本書當中有提到他自己的一段故事:
當初他在修博士學位時,有一門統計學的課,因為他想説在學期末會很忙,所以想說找個簡單一點的做,因此就選了「奧舉為什麼會對垂直跳有這麼大的助益」為主題來做。
然而,事情並沒有他所預期~他反而是寫了滿滿地😭,因為「結果」是奧舉不僅沒有對垂直跳有很大的助益,反倒是「臥推」產生的效益更大。
這就讓他花更多時間來思考(原本想說可以簡單點,結果沒想到......)原因出在哪裡?
原來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將奧舉當成「絕對肌力」來訓練~也就是只要「重量」有往上加就好,其餘的技巧都沒注意到,例如沒有用到「髖部」伸展,卻用到許多「下背部」、雙腳產生許多「側向」移動或是最重要的-槓鈴移動速度「超級慢」。
但別忘了上膊是強化「爆發」的肌力訓練,而這也回到我們在選擇訓練動作時,一定要先思考該動作的「本質」為何,並且注意到動作執行時的「細節」,因為我們的身體很「聰明」~它只在乎是否完成大腦交付的「任務」,但並不管到底是「誰」來做Aka代償。
另外Time under ‘Tension’是我們常見很重要的訓練法之一,因為身體需要一定的「張力」,才能完成好的訓練。
但這也是我們常見的迷失~只有「好」的訓練技巧才會得到結果,壞的訓練技巧就「不會」得到結果。
只是很不幸地,無論好或不好的技巧~你都會得到「結果」,差別在於是否為你當初所「規劃」。
因為身體會「適應」,好的技巧就會有好的結果🥰,當然不好的技巧就有......的結果😭
所以我們不只要Time under ‘Tension’,並且還要under ‘technique’。
最後,無論目的是「力量」、「爆發力」或甚至是「跑步」(只要一隻腳換到另一隻腳前面就好)~確確實實地做好每一下/步都是最重要地!
祝福您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