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度與柔軟度是我們常「搞混」的事情

 

但我們更常將所有活動度問題都視為「軟組織緊繃或縮短」😭

 

可是經過這些年的自我體悟與教課經驗,發現好像不是只有這樣~例如可能是:

 

A.關節構造的問題~例如夾擠現象。

 

B.鄰近關節未繃緊~例如髖/肩關節活動度會受「核心繃緊」程度影響。

 

C.身體結構網絡(林兩傳醫師)。

 

這幾天看了Eric Cressey所分享他對於活動度的幾個觀點,覺得不錯,與您分享:

 

1.軟組織很重要~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完全解釋清楚

 

很多人對於結締組織能否被滾筒或按摩球給「處理」抱有疑慮~特別是我們很難證明是何項機制(特別是以科學的角度)。

 

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確有那麼點效果,否則市面上不會有那麼多課程或器材。

 

我想只要保持著不要過度「執著與迷信」或是「誇大效果」即可~

 

2.呼吸的重要性~可以減少不好的緊繃,並增加好的緊繃

 

引用Dr.Kelly常說的一句話~如果你無法在某個姿勢正常的呼吸,那麼代表你並沒有「擁有」該姿勢。

 

我也常將O.S的概念融入熱身或收操當中,發現只要能夠正常地呼吸,那麼無論是活動度或柔軟度都會有所增加喔。

 

3.誤把「鬆弛」當「活動度」

 

我常會發現有些客戶(特別是女生),天生就有非常好的柔軟度,常常能做超出關節活動的範圍。

 

特別是在一些簡單的活動度測試當中~通常都有相當良好的結果。

 

但問題常出現在穩定度之後,通常都可以發現無法產生良好的活動度。

 

4.建構維持活動度就像管理你的「銀行帳戶」

 

我們常會拿小孩深蹲的圖片來說明自己曾經擁有那麼好的活動度🤣

 

但為什麼長大後就......

 

這就像銀行帳戶一樣,你不能一直領錢,然後都「不存錢」啊😂

 

所以請好好地照顧我們自己的身體吧!

 

雖然本週有六天,但還是祝福大家有美好的一週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