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為何會放棄體育活動?

 

孩子為何會放棄體育活動?

 

在美國有超過4500萬的兒童參加任一形式的體育活動,但到了15歲的時候~這當中有70-80%會完全放棄體育活動了😭

 

這是為什麼呢?

 

目前我看到的問題可能在於我們「家長」對孩子可能太過「嚴苛」,使得體育活動(其實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等)的「氛圍」變得只重「勝負」,而失去了「樂趣」~誠如大家常說的國球其實就是「贏球」而已(東-西方其實都一樣~人性)。

 

但對孩子來說,有良性競爭或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身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毅力、團隊合作或運動家精神等等~「比賽」是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平時練習」所學到的技巧和戰術等,就像「考試」也是驗收這段期間學習的成效。

 

誠如在統治NBA的王者訓練一書中作者所提到的一段話,他一直搞不懂基層籃球的一件事就是有些孩子會在三到四天的週末打了五場「比賽」,然而這是連NBA都不會做的事...

 

還有他們會花費「高額費用」與「漫長旅行時間」到全國各地參加菁英聯賽~這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身為家長,我會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如何比賽」,但這些球隊有在訓練孩子胸前傳球或中距離投籃嗎?

 

而且現在有那麼多球隊打了那麼多比賽~孩子其實在比賽中獲得的經驗品質將會「下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也是我這些年帶著孩子在週末參加社區球隊比賽時常會看到的現象...很多孩子其實「同時」參加很多支球隊,有的甚至是週間打「校隊」,週末打「社區」~父母都非常熱心的「投入」...總是希望看到孩子能夠有「好表現」。

 

但只要有比賽就會有「輸贏」,很多家長可能對於勝負非常在意,孩子在每次打擊之前或投球之前都要千交代萬囑咐,感覺就是背負著全村的希望🤣,一但孩子有好表現就會說...你看吧,我跟你說的沒錯吧,但萬一不幸沒打/投好,就會說...你已經浪費很多次機會了😭~但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要有好表現~因為孩子都知道要「取悅」父母...

 

或是當裁判做了對孩子「不利」的判決時,就會在場邊叫囂與辱罵裁判或大會的賽制...但別忘了,孩子都在學啊,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是我們的鏡子;可是做出「有利」的判決時,好像都沒有人會出來說...不對不對,這不應該是這樣🤣

 

甚至有很多家長會「情勒」一下教練,例如傳孩子投球的影片給教練看,「暗示」教練下一場先發投手應該是...,更厲害的還有跟教練說他都到好市多買一兩萬塊錢的「牛肉」給孩子吃...,教練心想你又不是買給我吃😅;或甚至輸球之後要教練寫檢討報告與精進作為。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場上的焦點,但是過於強調進球或勝利,往往會「忽略」之後高層級比賽所需的重要「基礎技能」或「身體素質」,換句話說,請別忘了「養成」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基本功或身體素質不夠扎實,這對「長遠的發展」是非常不好的喔!

 

所以當孩子若對運動的感覺從「好玩」變成「我受夠了」,這常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會出現~有可能就是「競爭與壓力」取代了運動的「樂趣」喔。

 

當然天秤的另一端~「不」比賽或考試,其實也是不好的,因為孩子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學習的成效,很容易造成自嗨的狀態,簡單來說你只是把頭埋進沙子而已,但等到「發現問題」時,就很「大洞」了😢

 

最後~讓我們超越比賽的「感動」吧,比賽或考試的好或不好,其實都端看家長如何看待「結果/成績」,我每週最期待的就是週末看著孩子練球或比賽,因為這些都是我們週間談論的話題啊,無論好或不好,只要能從過程中的「錯誤」學習成長,這些才是比賽/考試的目的,畢竟我們是透過運動來學習人生許多道理喔。

 

祝福所有孩子都能快快樂樂的長大與認認真真的學習,因為「成年之後」才是真正的輸贏開始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