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訓練名言:堅固的東西很難壞,強壯的人類很難死。
但我們現今社會卻迷惘著:一瘦遮三醜🤣。
當然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但只有瘦就會健康嗎?
所以你應該「選邊」站嗎?
我個人的經驗~你不用如此。
如果你懂得正確地調整訓練課表~那麼就可以「同時」強壯與瘦身。
最好的狀態就是:
最大化肌力訓練+營養規劃
但我們卻常聽到想要瘦下來,你必須要:
1.做很多下。
2.讓心率提高。
3.維持高心率。
4.持續做很多下。
5.組間休息很短。
坦白說,這可能對健康的年輕小伙子有用,但對於我們這種超過40歲的...我覺得風險就不小了。
所以呢...我通常都會建議「換個方向」來訓練:
每組低於5下的多關節高強度阻力訓練,這是為什麼呢?
簡單來說~有效,又不容易造成傷害。
若想了解更多的科學實證,請參考近期內即將出版的⟪大夫訓練Ⅱ⟫,因為我獲邀寫推薦序,所以能夠搶先閱讀,大夫用簡單易懂的說明來讓你了解到為何要先做阻力訓練。
節錄書中一段:為什麼一直強調要「高強度」的阻力訓練,也就是「大」重量訓練?這和老化的肌肉萎縮機制有關,隨著老化,每年會減少約 1% 的 肌肉量,但是肌力卻會降低 2-5%。很明顯肌力的流失比肌肉量要來得 多且快,這是因為老化會讓「神經系統對快縮肌」的徵召能力減退,而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萎縮,最主要也是快縮肌的減少。此外,通常中老年人的耐受度和恢復能力較差,無法承受太多疲勞,否則會容易恢復不良,不但訓練後「無法」向上適應,反而會增加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而高強度低反覆次數的阻力訓練,產生的疲勞較少,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也較低。
另外讓我用個最近剛結束的奧運會來說明,你可以觀察一下:
1.短跑、跳高或跳遠選手通常都滿瘦的。
2.角力或柔道選手,除了大重量級別,通常也都滿瘦的。
3.投擲選手通常都滿精壯,而且也偏瘦一點~鉛球通常都比較大隻,但標槍就更精壯。
想想這些選手的訓練方式,通常應該是「更強壯與具爆發力」,然後才會有專項的耐力(例如角力等)。
但我們通常想到要瘦身,就要「不斷」地汗如雨下或氣喘如牛的「有氧耐力」訓練,因為以奧運的「長距離耐力」項目,每位選手看起來「更瘦」。
這的確是事實,但你若仔細觀察他們的成績就會發現,他們的速度幾乎是一般人的「衝刺」速度啊。
所以呢?掌握訓練的「原理原則」很重要。
也就是我們要盡量運用高強度低次數來訓練到「快縮肌群」,並且避免用低強度高次數來訓練到「疲勞」。有氧耐力運動看似簡單與輕鬆,但你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反覆的次數也會更多,所以你會更容易感到「疲勞」,此時若加上姿勢不良(畢竟很少人會關心自己的跑步/走路姿勢),那麼受傷的機率就更大啊。
所以我會建議掌中健身房-「壺鈴」,只是你在做訓練規劃時,可以採大重量與爆發力訓練輪替方式,每週四次來訓練,例如:
星期一、四~前蹲舉+過頭推(大重量-每組低於5下),你可以用5RM的重量來做每組3-4下,共5組。
星期二、五~爆發力(Swing,Clean,Snatch),可簡單採用S&S或Q&D的訓練方式。
當然,你也可以參加壺鈴僻靜營的課程,將會獲得更多的訓練概念喔!
祝福您有個健康與強壯的身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