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跟著孩子到美國學校參加友誼賽,讓我真的感受到何謂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其中最讓孩子印象深刻的就是哥哥的下午U15(早上是弟弟的U10)友誼賽時,我方敲出全壘打時,在繞到三壘時,美國學校的三壘手竟然伸出手來和我方球員「擊掌」,這讓孩子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們從來沒遇過這樣的...
再加上之前也有和他們在其他比賽交過手,孩子們對於他們在打球時「家長」和「教練」也相當有感...
因為他們的家長通常都在旁邊默默地加油,鮮少有在旁邊不斷地「指導」🤣,例如打擊前就先叫過來提醒要怎麼揮,若有打好就好像是家長的功勞,下來還會說要不是我提醒你...,但若打不好,那下來就慘了,常會聽到你又浪費一次機會了,搞得好像這是生死決戰,或是旁邊有大聯盟球探在看🤣
更有甚者是連其他孩子也指導,搞得孩子無所適從,到底要聽教練還是他的😜
甚至兩週前在弟弟的比賽時,對方投手投了一個大壞球將我方打者三振時,旁邊竟然有家長要投手脫帽向打者敬禮...結果投手真的就做了,然後一群家長笑到歪掉,這真的讓我替這孩子感到相當難過😭
或是教練的指導語,最常聽到美國學校的教練說Good Job或Nice play等等,但我們的教練輕則調侃,重則辱罵,例如打擊時常聽到教練說...太高/低的我不要或是要打整顆的,若孩子一不小心揮了高球,就說要不要借你一張板凳讓你站在上面打...😂
或是孩子在場上投出保送就恐嚇說要把你換下來,但美國學校那天有位投手一局被打了三支全壘打,讓我很訝異...教練竟然也沒有這些言語,反而是不斷地鼓勵他。
所以每次孩子比賽後~在車上我最常做的就是當「垃圾桶」,因為孩子對於一些家長或教練的言語感到相當...,我就讓他們將情緒都發洩一下,然後再帶他們去吃點「垃圾食物」,安慰一下😂。
我想這些點點滴滴可能是造就東西方的差異吧~東方可能把三級棒球/運動或唸書當成是大人的世界在打,好像打球或唸書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孩子長大後,常常會有倦怠感或厭惡感。
西方則是在孩子階段時讓他們多接觸不同運動或藝術,甚至有些到高中時還是雙棲或三棲運動員,然後長大後在自己做決定要走哪一條路,這樣他就會努力地往那條路去走,畢竟成人之後是要為自己負責,而不是為家長負責啊。
最後~運動的本質就是要「享受」它帶給我們身心靈的美好,我常跟孩子說,這不是戰爭,輸了就沒有明天,這場比賽輸了,還有下一場,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享受當下」,事後有沒有從失敗中學到任何事物呢?
後記~孩子一進來看到足球場和棒球場都是人工草皮,一整個都相當開心,因為平時都在河堤公園打球,我後來問哥哥這世界公平嗎?
他說這很公平啊~你想要怎麼樣的環境就需要怎麼樣的努力啊!
讓我們一起努力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