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校的房間~讓我想起從前的生活!
幸福不是看著別人有多少~而是想想自己目前所擁有的。
每天下午看著窗外~非常明顯的對比,明明住在宿霧的市中心UC大學,但身旁還是有著辛苦的人們,讓孩子更能體會到我們是很幸福的!
想到腳踝,第一個映入眼簾的通常就是「翻船」了~但還記得多年前曾經有位OL問我如何「瘦」腳踝,這才讓我對它有更大印象😜
在爆發力訓練時,我們常聽到「三關節」(踝、膝、髖)伸展~相對地,在「深蹲」時就常聽到三關節「屈曲」了。
我個人還會加上「腳趾頭」成為「四關節」,誠如保保老師所說的「第一韌帶」概念,而這也是我會用赤足訓練的原因之一,無論你在伸展或屈曲,腳趾都必須發揮很大的功用。
還記得小時候的籃球鞋都是高筒,也就是避免腳踝扭傷,所以將腳踝固定住~但後來在曼巴精神當中,Kobe老大提出他是第一個認為籃球鞋是要低筒的人,因為這樣會影響到膝蓋的活動度。
而這也跟Joint by Joint的概念相同,也就是避免被上/下的關節來影響到原本關節的活動或穩定度。
但我們常常較關心膝蓋是否超過腳尖、臀部是否有扎眼、深蹲要多低或腳尖是否朝前(相撲式深蹲🤣),一不小心就會忘了腳踝可能是「兇手」😭
就好比很多人認為跳繩可以「長高」,然後就拼命地要孩子跳、跳、跳乎伊爽、跳嘎快起肖😂
但我們卻顯而易見地很多孩子的腳踝活動度根本無法適應這麼快速的伸展或是腳趾也不知道要發力,更可怕的每一下著地的感覺,都讓我相當地擔憂。
這就好比自身體重都無法完整地執行~就直接要你扛著100公斤的槓鈴蹲跳了🤪
今天早上再度回味一下Squat University中的簡易評估腳踝活動度方法,覺得還是值得分享:
基本上我們的腳踝應該是具有相當的穩定度,也因此較容易產生僵硬和活動度不足的現象。基因於此,腳踝也需要有良好的活動度。當它缺乏活動的能力時,就會影響到全身。
例如往下的腳掌就會變得較為不穩定,所以足弓可能就會塌陷了;往上的膝蓋也會不穩定,所以深蹲時,膝蓋就會晃動或內夾~這些都是立即可能會看到的現象。
若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概念來看~那麼整個身體的動作模式都會受到影響了!
今天分享的這個簡易評估方式是大家最常用到的,還記得保保老師在壺鈴僻靜營時也是分享這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首先您只要找一面牆或滾筒也可以啦,然後腳的大拇指需離五寸(保保老師提到約9-12公分),接著再呈現單腳高跪姿,然後前腳的膝蓋往前來看看是否可以碰到,全程中腳跟要著地。
通過:
1.膝蓋可以碰到牆壁。
2.腳跟緊貼於地。
3.膝蓋與腳掌成一線。
4.沒有感受到痛。
沒通過:
1.膝蓋無法碰到牆壁。
2.腳跟提請。
3.膝蓋內夾。
4.感到疼痛。
當你沒通過時,請不要太難過,因為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的。
最後~身體是一個「整體」,我們無法只有專注在某一部分喔!
祝福您都能擁有更健康與強壯的人生~週末快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