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發文圖片.001.jpeg

 

我比較喜歡......剛剛好🤣

 

但通常大家都喜歡鬆一點,因為一聽到「緊繃」~就好像萬惡不赦的大魔王出現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想想許多超級運動明星,他們通常都是很緊的喔!

 

這幾天聽了Eric Cressey說明「為什麼」他會比較「喜歡」運動員緊一點點,覺得有些觀點還不錯,與您分享:

 

1.從「評估」的角度:

 

活動度超級好的人很容易「通過/欺騙」評估,無論是你常見的FMS或其他評估系統,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評估系統會比較偏向「結果」論,通常都是活動度範圍,而活動度超級好的人因為可以將不好的動作模式做得讓你「看起來」很好,因為原本的關節活動度範圍就很好~所以可以輕鬆地通過評估。

 

但緊繃的人通常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因為都「不會通過」評估啊😭,所以你就可以很簡單地找出幫助他通過評估的方法,而且通常都會「立即」有效。

 

所以你可以觀察很多放鬆或矯正課程的老師都喜歡找「大隻佬」(所以瑜伽老師都很難被挑到😭)出來當範例,然後三分鐘就讓你「立即見效」,讓你感覺有神奇的宇宙力量🤣

 

2.從「症狀」的角度:

 

以「站姿體前彎」為例,很多身體柔軟的人可以輕鬆地將雙手平貼於地面,但你若仔細觀察他的髖部、膝蓋或脊椎,那麼可能就會發現一些「端倪」了。

 

也因此滿多有超級良好活動度的人,可能會一陣子出現肩膀不舒服,過一陣子換成腰椎,再過一陣子又變成膝蓋等等~只是這些問題不會「同時」出現,而這些再回到評估的角度,也就讓你更難找到病因,因此你就更難對症下藥了。

 

但緊繃的人通常都會出現疼痛或相鄰關節代償現象,以「湯瑪士測驗」為例,若是髖部緊繃的人一躺下就會很容易地發現下背部出現代償現象或髖屈肌/腰方肌緊繃。

 

3.從「訓練」的角度:

 

穩定度的訓練是需要「時間」來累積的,因為活動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你要能夠在這範圍內有良好的「動作控制能力」而這也是許多活動度過大所確實需要的部分。

 

但緊繃的人,誠如前面所提,很容易快速幫助他獲得良好的活動度,因為你可能只需要簡單的呼吸或大腦有意識地控制(breathing and bracing)就能幫助他。

 

4.從「活動度範圍」的角度:

 

活動度範圍「不見得」是受傷的徵兆,但「虛弱」的肌肉可能會是,因為力量是一切的根基,無論是爆發力、肌耐力或敏捷度等等。

 

而這些力量所產生的緊繃/張力也可對關節或韌帶產生良好的保護效果,舉例來說,若是投手有超級好的活動度,但卻沒有最根基的力量,那麼終究受傷的風險會升高喔。

 

最後~凡事還是剛剛好就好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