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臉書發文圖片.001.jpeg

 

「流」是這幾年很常出現的訓練方法~也就是將幾個動作「串聯」起來。

 

以壺鈴來說~例如幾下的Clean......+幾下的Press......+幾下的Snatch......,然後「換手重複」,接著幾下的前蹲舉......+幾下的風車......等等,就像個饒舌歌手😜

 

戰鬥民族在不可考的年代,會用「較輕」的壺鈴這樣玩個20-30分鐘。

 

而目前西方為主的健身產業會將這個稱之為「流」~嗯,的確是滿好的形容。

 

但我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練嗎?

 

因為比較酷嗎?

 

還是大家都這樣練,所以我也要來一下?

 

前陣子Pavel分享了幾個戰鬥民族會這樣連續做幾個訓練動作(中間不休息)或短暫休息(上古大力士訓練方法)的「理由」,覺得還不錯,與您分享:

 

1.「主動式休息」:

 

為了不要讓「單調」的大重量訓練或爆發力訓練太過無聊🤣,所以在「艱苦」的訓練日「隔天」可以加入這樣的訓練,讓「身心靈」加速恢復。

 

2.可以強化「肌耐力」和「心肺能力」:

 

壺鈴「把手」的設計,就是讓我們可以「多次反覆」操作,而且不要忘記~「肌耐力」和「心肺能力」也是運動能力的一部分喔。

 

3.可以強化較弱的「鏈結處和小肌群」:

 

例如我們可以用「風車或哈克蹲」來強化身體所缺乏的部分。

 

影片請參考~

 

但Pavel提醒,若你在主訓練日練習這些動作時,可以會造成「分心」喔,因此通常都會在「休息日」練習喔。

 

4.讓身體更「優雅」:

 

Vladimir Petrov這位「肌力有氧」的科學家,在1990年說明:

 

這讓大肌群可以經歷許多「張力-放鬆」的循環。

 

這樣的訓練可以讓任何肌群建構一個清楚的「休息-張力」感知、穩定血壓、強化動作精準度和增進專注度......

 

所以當你反覆地經歷「張力-放鬆」,將可體會到「肌肉控制」之美。

 

5.優化特定動作的「技巧」:

 

這就是前面的動作可以「幫助」下個動作~例如在Press「之前」可以加入「Bottom Up Clean」,因為它可以啟動「握力」或「軀幹穩定」等等。

 

相對地,在Press之前就不要做Push PressJerk等等較為「複雜」的動作,避免身體「混淆」喔。

 

最後,你到底需不需要「流」呢?

 

還是回到最基本的~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祝福您訓練順心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