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d Mobility
天平的兩端~若只追求力量,那麼可能會犧牲某些;相對地,若只追求柔軟度,那麼也會失去某些。
Loaded Mobility就是在人體基礎動作範圍內,可以將「負荷」加上,而壺鈴就像是手的「延伸」,這也是其他工具較無法做到的部分。
人生不同階段~20歲可能不斷地追求力量或爆發力,但到了50歲呢?這留給您自己思考......
沒有所謂的「Style」~這只是「行銷/品牌化」而已,因為Good is GOOD。
例如MMA,在多年前,大家都是談論空手道、柔道、少林拳......誰比較強,但現在呢?
如果你只有練柔術,但沒有被一拳揍過的感覺,那......
We need to MASTER one, but need to Familiar all.
我也是沒有所謂的Style,在壺鈴僻靜營當中~我只有告訴你好的「生物力學」機制與身體的體線位置,也就是能夠「優化」你的動作。
每個人都可以教Swing, Clean, Snatch......,但要如何透過壺鈴來幫助/影響他人,就不一樣了~這是怎麼說呢?
因為即使你是跟世界上最厲害的大師學習,但他無法替你「執行」任何一下訓練,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你自己的身上來完成,也就是你才能讓你自己進步~而這也就是教你劍招或劍意之區別了。
「溝通」的重要性~如果教練可以做的很好,但學員完全無法做到,那麼只是教練在「秀」而已!
Strength has PURPOSE.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當然肌力訓練也是有目的與意義!
例如~肌力訓練可以幫助我們「運動表現」與「日常生活」,甚至「抗老化/失能」等等的功能,這是大家都可以朗朗上口的目的!
但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是否還可以有其他的目的呢?
我想可以先思考「何謂強壯」~舉得很重而已嗎?
「數字」是我們會不斷追求的部分~例如槓鈴上重量的數字,但我們如何將這些數字轉化為有「意義」呢?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心裡的力量呢?
例如~但當你看到路上有人被欺負或被搶劫時,你是否有「勇氣」將你的「力量」展現出來?
還是當作沒看到,然後回到健身房~繼續自嗨呢?
或是可以深蹲200公斤或硬舉300公斤,但當遇到困難的事情就「退縮」呢?
而這也是我不斷在思考的部分~畢竟每個人都可以教Squat,Deadlift,Press,Swing, Clean, Snatch......,但要如何透過壺鈴或重量訓練來「幫助/影響」他人,就不一樣了!
祝福您都能有「身與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