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臉書發文圖片.001.jpeg

Boyle在這次「更新」訓練思維的分享中,提到將「前蹲舉」重新納入課表,還記得他原本的訓練方針當中,前蹲舉只有在教導「奧舉」時會納入~請參考原著第十章。

 

但這次他將前蹲舉重新納入肌力訓練(請參考原著第六章)當中,但也不能說是「取代」原本的高腳杯深蹲,只是他所持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你要雙手托住50公斤以上的「啞鈴」時,手腕會感到不舒服,還有教練要拿給選手也不容易啊(如果你一天有很多堂課🤣)所以他就改回前蹲舉。

 

我知道若是用壺鈴則會感到更吃力,因為雙手更難撐住啊;或是雙壺則有被蟒蛇纏著的感覺😭

 

這裡他有提醒,若是腳踝活動度不足,可以稍微墊個東西或穿舉重鞋~當然你能幫選手活動度處理好是很棒,但請別忘了我們是肌力教練,能夠幫選手強壯才是我們的責任,畢竟比賽不是比誰的腳踝活動度多5度,而是誰比較強壯吧!

 

這裡我將Boyle十年前的著作Advances in Functional Training當中所提到為何不做「背蹲舉」~而做「前蹲舉」提供大家參考。

 

這也讓我想起西岸槓鈴創辦人Louis所說的~對於青少年或銀髮族,可以盡量避免對「脊椎造成壓力」的訓練方法。

請參考~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2915430-兒童的「肌力」訓練

 

我知道這時會有創造腹內壓等方法來保護脊椎~但這兩個族群真的能掌握到這樣的技巧嗎?

 

不要說這兩個族群,一般人也要花很多時間吧!

 

就像仰臥起坐也沒有不好,只是不容易掌握到技巧~因此大家都會思考用不同方法來替代,按此邏輯,那麼這也是可提供大家再想想的方向喔!

 

說實在地,Advances in Functional Training這本書更能傳遞出Boyle的訓練思維(劍意),而New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這本書就比較像工具書(劍招)

 

以下為摘述:

 

「蹲舉」有三個原因~會造成「下背痛」

 

「扭力」(往前傾)、「壓力」(在脊椎上)、「屈曲」

 

前蹲舉可以減少扭力、壓力、屈曲,~也因此較「背蹲舉」安全。

 

你的選手在前蹲舉時,可能會做得不好,但在背蹲舉時~「就更容易做得不好」

 

因為一般來說,如果選手前蹲舉時做得不好,就會直接將槓鈴放下,如此也就「遠離背痛」了。

 

然而,選手有三個原因~讓他們持續訓練「背蹲舉」

 

  • 他們不願意「改變」
  • 他們可以蹲的更重;「自負」通常是一個大問題
  • 他們因為「手腕活動度」,而認為前蹲舉很難。

 

但我認為「前蹲舉」有兩個益處,它可以「降低脊椎壓力」和「改善背部姿勢」。我們的選手已經有多年沒有練「背蹲舉」了,也因此很少有「背痛」問題。

 

我們的「前蹲舉」還是可以蹲得很重。我們的大學選手前蹲舉平均在300350磅左右。

 

差不多在十年前,我下了一個結論:我所訓練的選手,將「不再」使用背蹲舉。對於身為一個前健力選手的我,這應該是悖論吧,但我實在不想一直「唸」我的選手,頭保持在中立位置,是用腿的力量,「不是」用「下背」的力量。

 

「背蹲舉」的重點,一直是「不斷增加重量」

 

但很不幸的,這通常是由「代償」所產生的,而不是訓練到跑或跳,真正需要運用肌群的肌力。

 

我們不做「背蹲舉」是根據合理的理由:前蹲舉比背蹲舉「安全」。

 

當我們的選手有「背痛」問題時,他們會先練習「前蹲舉」這個「蹲系列」的訓練動作,以下是我們所持的理由。

 

  • 「前蹲舉」讓「身體軀幹」保持正直,並減少會產生SI joint受傷的扭力。
  • 前蹲舉很自然地讓選手使用比背蹲舉較「輕」的重量。特別是針對「初學者」,雖然我們所訓練的選手,目前的前蹲舉重量幾乎都與他們以前最佳「背蹲舉」的重量相同。
  • 「前蹲舉」著重於較多於「伸膝肌群」,較少於「伸髖肌群」。或許這與蹲舉所要訓練的肌群有所違背,但事實上,這讓我們在隔天的課表安排上,可以設計「髖主導」的訓練動作模式,如此就較不會重疊

 

經由「前蹲舉」來重新訓練「蹲系列」的訓練動作,在「生理」上是相當成功的。

 

但在「心理」上,選手們總是在開始訓練「前蹲舉」後,因為大家都在練背蹲舉,所以就又「回到」背蹲舉。

 

也因為這樣,我們總是屈服了,並讓選手再回頭繼續練『背蹲舉』。這也造就了一個惡性循環:背痛-前蹲舉-背蹲舉-背痛。

 

我們常會聽到許多教練說,某種訓練動作模式會讓你受傷,就不要做。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或許不需要全然否定某個動作,有時候只要改成對「身體壓力較少」的動作模式就可以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前蹲舉」。因為前蹲舉很自然地可以產生較好的身體姿勢。選手們很難將「前蹲舉」做得很不標準。

 

因為若是動作不正確,那麼槓鈴就會落下了,很少有模糊空間。

 

但相對的,選手們可以用較不正確的姿勢,來經年累月的練習「背蹲舉」,但終將造成傷害。

 

膝主導

 

「前蹲舉」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它為「膝主導」,所以若是隔天課表安排例如直腿硬舉或是「髖主導」的動作,就較不用擔心過度訓練身體後側肌群的問題。這讓我們的選手,在每週四天的課表設計中,能夠有效訓練他們的下半身肌群。選手可以一天「膝主導」,例如「前蹲舉」,隔一天「髖主導」,例如直腿硬舉等。

 

你可以試著想一下:如果你「不願意」練習前蹲舉,是因為只能舉起較「輕」的重量,那麼你應該要重新思考囉。

—————————————————————————-

 

最後,我個人的經驗在訓練壺鈴時~自然就需要前蹲舉(無論是高腳杯或架式),然後搭配Swing(後側動力鍊為主),這樣的課表組合就相當不錯喔!

 

另外若開始訓練雙壺,請記得其根基為「前蹲舉」,不是Swing喔,因為Swing是單壺的根基。

 

這當中的差別就是/雙壺的站姿「不同」,因此所使用到的肌群也不同喔

 

請參考~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2713866-雙壺訓練的「關鍵點」

 

更多壺鈴詳細知識與技巧都會在接下來的壺鈴僻靜營課程中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