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臉書發文圖片.001.jpeg

在昨天分享Boyle對速度訓練的「更新」想法及「測量」衝刺時間的重要性之後,今天繼續分享他對整體訓練的不同想法!

昨天分享請參考:

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3228506-訓練「衝刺」時,不要搞錯訓練「方向」了~

 

1.首先是是針對「青少年」~數字量化的「迷失」

 

我們知道青少年會逐漸「長大」,所以體重也就會逐漸「增加」,因此有時若單以「數字」來看待量測的結果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很沮喪,因為好像都沒有「進步」

 

Boyle舉例以垂直跳測驗來說,一位女子選手在國家訓練中心量測時是24吋,兩年後在Boyle這裡訓練時還是一樣24吋,這時她就感到很難過😭

 

Boyle問她,當時的體重為何~約115磅。

 

那麼,現在呢~約158磅。

 

另外她的衝刺時間在兩個不同體重時期也都維持「相同」~10碼(1.2秒)。

 

測量她的力量輸出卻有「大幅進步」。

 

而這也是我們身為教練應該注意的地方~青少年與成人在「體重」方面截然不同的地方

 

另外在青少年的部分還有青春期「前/後」之別

 

一般來說,青春期「前」的女生與男生基本上沒有「太大不同」,但青春期發展時,男生長的幾乎都可以用在爆發力方面,但女生就「沒有」了。

 

這沒有對錯~因為這是「事實」,只是教練需要特別注意到這方面。

 

因為對Boyle來說,他承認也還在學習,畢竟他也沒有帶過整個青春期「變化」的青少年。

 

Boyle對青少年訓練的文章,請參考~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3220958-我的孩子是「神童」~然後呢?

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3220952-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事

 

2.承上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預防ACL受傷~也就是女生在青春期較容易產生ACL受傷

 

女生在青春期發育時,除了骨盆發展較寬容易造成有Q Angle之外,Boyle提醒要特別強化「力量訓練」,尤其是「煞車」方面。

 

因為如同前面所提,女生在青春期所增加的體重部分,比較少為力量方面,這時若沒注意到,就很可能產生傷害。

 

3.Boyle接著談到預防「膕繩肌」受傷

 

這可能又要顛覆大家的想法~但他引用歐洲一位著名兼具實務與研究教練的文章,如果你想要預防「膕繩肌」受傷~那麼就「衝刺」吧

 

因為衝刺能夠讓你用100%來訓練,而且還是很「大量」~然而你在重訓室有可能用1RM來做很多次嗎?

 

別忘了,比賽的時候,你幾乎都是要用100%的力量輸出~無論是足球的空中頂球或籃球的跳起爭球。

 

Boyle以他去年在MBSC所做的實驗~衝刺低於20碼的距離,超過30,000人次的青少年訓練(每週約為2000-4000人次,共10週)。

 

結論是幾乎沒有人的膕繩肌「受傷」

 

4.「拖」雪橇車衝刺:

 

Boyle認為這是「水平面」的奧舉~別忘了前一篇提到,Boyle認為肌力與體能界花太多時間在「垂直上下」(例如奧舉、硬舉或深蹲)的訓練啦

 

這裡Boyle提醒,雪橇車的負重為多少~我們之前會被用體重10%這公式給限制住,因此他建議用另個方式,10碼衝刺來說,用最佳時間×1.5倍來測量出最適合的重量

 

5.「推」雪橇車: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推雪橇車當成開始或結束前的體能訓練。

 

Boyle認為這是「肌力」訓練,所以可以按照各週期來排定~幾組幾下

 

它並且也是很好的Leg Press替代品~如果你不想買一台很貴又佔空間的器材。

 

因為你若想強化從A點到B點的「水平」移動能力,推雪橇車時下半身所產生的推力將會非常適合喔

 

 

6.不要用「快速的方式」來執行原本「慢速」的訓練動作

 

也就是許多人會用「彈力帶」來強化訓練,例如深蹲或硬舉,但Boyle提醒,這些動作原本應該是要在能夠「掌控」之下訓練。

 

你若量測這些用彈力帶的訓練,會發現它們的力量輸出與全力衝刺相差很大,因此還是乖乖地「衝刺」吧!

 

7.六角槓跳躍訓練

 

Boyle認為這可以「代替」傳統槓鈴上膊(Clean

 

我知道這可能又會引起很大的爭議,但Boyle提醒~若你的選手來找你訓練之目的是要增加「爆發力」輸出,而且大概只有「8-12週」的時間,請問你會如何處理?

 

是花很多時間來好好教導Clean呢?

 

還是用較為簡單的方式來達到訓練效果呢?

 

值得深思!

 

另外他也提醒六角槓鈴「荷負」計算方式~最佳垂直跳的70%

 

8.先從簡單或複雜的訓練開始?

 

傳統上,我們都會認為先從「雙邊」開始訓練,然後再進入「單邊」~例如單腳深蹲或RDL

 

Boyle給了「不同」的想法,雖然他是單邊訓練的祖師爺,但他的理由給了我再次思考。

 

也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單邊」訓練較為吃力,是因為「先」雙邊訓練,所以身體已經有些疲憊了

 

但若我們先用單邊來訓練(自身體重即可~身體還在Fresh的狀態),那麼再進入雙邊訓練,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喔!

 

9.青少年的「體能」訓練:

 

假設青少年選手每週都有「多場」比賽,那麼Boyle「不會」著重在體能訓練,會較為注重「肌力」方面

 

但若以跑步機來說,他會建議不要用電動馬達帶動,而是選手自己跑步來帶動履帶。

 

10.理論與「實踐」

 

我們常會學了或讀了某位大師的概念或著作,就深深地......受到影響(這真是當頭棒喝敲醒了我😭)。

 

Boyle提醒,他會閱讀與參考的書籍或文章都是「同時」在研究與訓練選手

 

例如,在最後Q&A時,有人問到Stuart McGillGary Cook的概念。

 

Boyle反問,Stuart只有處理「背痛」的病人,Gary目前也沒有在處理病人了,他這麼說不是要說這兩位大師不好,而是我們要有思考與「實踐」的能力。

 

也就是當我們學到這些大師的想法時,需要「不斷」思考,然後放在自己的訓練課表當中來「實踐」~若你實踐後覺得很糟,那麼就「丟掉」吧,反之,若很不錯,就可以納入自己的訓練計畫當中。

 

最後這點我想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因為即使Boyle「更新」了訓練思維,也是值得我們思考是否適合我們的訓練計畫,否則就像他所說的~還處於廚師境界(按照食譜),主廚則有自己的思維囉!

 

任何事都要從「為什麼」開始Boyle的訓練思維請參考

https://y93822.pixnet.net/blog/post/353220940-starts-with-why

 

這幾天還會持續有相關分享,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