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guage of Coaching⟫第六章節~比喻
在口令誘導時,我們常會說要跑得像波爾特一樣快、跳得像喬丹一樣高或是游的像菲爾普斯一樣優雅等的「比喻」方式,就是幫助客戶/選手更瞭解我們想表達的意思。
比喻就是用我們「熟悉」的東西來學習「不熟悉」的事物!
當然這類的比喻,必須是在客戶心中產生「深刻的鏈結」,就如同我們從小慢慢建立地瞭解到,按鈕是用按的、把手是用拉的或樓梯是用來走的。
否則將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喔!
然而這樣的比喻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好的比喻可以帶入相當多的意涵,例如「像彈簧一樣跳起來」,可以在客戶大腦中帶來幾個意思。
1.當施加越大的力量在彈簧上,就會得到越多回饋能量,而這也就像我們希望客戶用力往下「推蹬」的感覺。
2.當彈簧越垂直的施壓時,就能越筆直的彈起來,這也是我們希望客戶跳起來的「方向」。
3.彈簧能夠有效吸收能量,這也是我們希望身體在「著地」時能夠掌控的感覺。
所以「彈簧」就可以「隱含」三個意思,因此可以避免過多贅詞,並且可以在大腦內產生相當好的鏈結。
另外在比喻時,經研究證實也請注意到「方向和外型」。
以「方向」來說,特別是我在教導壺鈴的「土耳其起立」時非常重要,畢竟當你頭頂上放了個重量時,注意力須完全專注在壺鈴上面,所以我若想再奪取一點點注意力,就必須依賴相當精準的口令誘導「方向」,否則......
在「外型」方面,當在教導Swing時「往後」的髖鉸鏈動作時,我會運用像個「飽滿的弓」來形容「臀部和膕繩肌」所需蓄積的能量。
或是在壺鈴Clean「上拉」時,我會用將外套拉鍊「往上拉」來形容整個「手腕和手肘」的動作。
比喻讓客戶可以在不用意識到身體的解剖學狀態下執行動作,就像不需要瞭解汽車相關力學機制就能夠開車。
但......教練就不能夠這樣了~「價值所在」,這也是為什麼教練要學習許多相關知識,並透過「實踐與內化」後,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傳遞「複雜」的知識,也因此教練工作看似輕鬆,但卻是絞盡腦汁後的「結晶」。
而這也是教練會被認為「廉價」的原因,因為「賺錢」的東西都是透過「複雜與神奇」的方式來傳遞「簡單」的知識😂
另外還有兩大原則在你設計比喻的口令誘導時需要注意:
1.相似度:
今天若想請選手「垂直跳高」,請在腦海中思考一下這兩句話:
A.腿部用力推蹬,就像「弓箭射出」。
B.像「搶籃板球」一樣跳起來。
我想您心中應該有答案吧!
我們的比喻若與目標動作「風馬牛不相關」,那麼可能產生更大的誤解。
還記得第一章所提到的P3評估方式嗎~姿勢、力量和動作模式,可以將需要「靜態」的動作特徵運用姿勢,「動態」的動作特徵運用力量和動作模式來思考。
2.熟悉度:
這可以從文化、世代和經驗等幾個方面來思考~
文化:還記得前幾年會到大陸培訓相關課程,但常常會發現同樣是講中文,先別說文化或想法有所不同,光是動作名稱就有不同,例如Push Up,我們稱為伏地挺身,大陸則稱為俯臥撐,香港稱掌上壓。
世代:例如我之前常發現自己的笑話梗只有自己在笑~當下真的很囧,才發現已經過了一個世代啦。還記得在師大上口譯課時,張老師就提醒我們,語言也是會隨著時間不斷演化的。
經驗:或是不同的訓練經驗也會產生不同的認知,例如在培訓壺鈴認證課程時,有訓練過奧舉的教練,對於壺鈴爆發力動作,例如Clean或Snatch的掌握就較為快速,因為光是名字就一樣。
最後,我想比喻或舉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用到的,運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傳遞訊息,但千萬要注意「受眾」,因為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發現當用了一個孩子「不熟悉」的比喻,我就要再解釋該比喻,結果到最後......偏離主題到回不來啦!
#Thelanguageofcoaching
—————————————————————————
The language of coaching這本書的讀書會報名表單如下:
https://forms.gle/Rc2TJ8qbRrtGRsCD9
另外,我也成立My way of life的讀書會社團,歡迎「真心」想要共同探索「思辨力量」的朋友加入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