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019.jpg

IMG_1033.jpg

IMG_1038.jpg

IMG_0998.jpeg

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卻是最「知易行難」的事。

 

很多所謂的「意外」事件都是可以「預防/避免」,而成為「意內-意料之內」;例如開車時除了要避免自己去碰撞到他人,也要防範他人來碰撞到自己~「防衛駕駛」的概念;或是避免在浴室內「滑倒」,我們是否就要先注意是否有任何「防範」措施或每一步都要小心呢。

 

近年來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在週末有許多賽事會舉辦,因此也出現許多「假日戰士」,當然參加比賽就會想要對自己有所交代,所以就會展開訓練,然後來追求「運動表現」或「峰值」。

 

這些都是好事,畢竟科學化訓練會帶給我們有更好的成績,但在Intervention中,Dan所問的第五個問題就是-在你的「年紀」上訓練。

 

我知道年紀「只是」個數字,嗯,還是個~名詞。但這問題的意涵呢?

 

我想每個人的「生物年紀」每天都在往前跑,也就是老化/退化是無法避免,當然訓練可以「減緩」速度,但請不要「否認」自己會逐漸......這個事實。

 

也就是說在訓練時,要「聰明/認清」地考量到自己年紀喔!

 

這也是我自己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一部分,因為每次都會想起很久以前某廣告詞:「先講求不傷身體,再來談論效果」。

 

上週末很開心能夠帶著親愛的一起去上台灣運動保健協會所辦理的「筋膜適能課程」,很感謝內人願意一起學習,然後來保健家中三個「好動寶寶」😂

 

最近有關筋膜效果這件事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但我在這裡並不是要著墨這個部分,畢竟人體實在太過複雜。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如同前面所說,大家都想增強運動表現,或是享受壓完大重量或衝刺後的~爽快感,但如何「無痛或長久」地走下去,對我才是最重要地。

 

因為我是教練~「訓練」才是本業,要得到結果,一定要有訓練才能夠啊,只是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訓練成果,所以學習各項領域專業課程是來幫助訓練:Keep the goal the goal

 

就如同我們學習解剖學之目的,無非就是更能夠瞭解人體的動作模式,讓我們能夠更「實際」的運用在訓練上,而非只是死記肌肉名稱😢

 

這兩天Jason老師分享了許多「預防保健」的概念,讓我更能體悟到如何「精準有效」地完成一堂訓練,舉例來說,矯正動作或訓練是否可以「融入」熱身動作,而這些動作是否能夠有效率地結合筋膜或人體走向呢?

 

也就是我們在訓練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否足夠呢?

 

曾經我自己也認為要執行大重量之前,用較輕的重量來訓練相同動作就可以達到熱身的效果,但想想因為在相同模式之下訓練久了,身體是不是會有「限制因素」出現呢?

 

我想這也是PPSC當中談到矯正時很重要的一個概念:Motor control GAP,也就是「被動」ROM減掉「主動」ROM,換句話說,你必須要在所擁有的活動度範圍內訓練

 

例如這兩天我最敬佩的晉利老師也有來到現場指導大家,以前我認為前蹲舉最困擾我的就是手腕,而我總是想著用槓鈴的重量來「克服/壓制」它😭

 

但老師給了我不同想法,也就是前後關節,例如手掌🖐️上可能也會是限制因素之一,想想也對,畢竟日常生活或訓練時,手掌都是「屈曲」狀態較多,後來在放鬆手掌上的筋膜與骨間肌之後,結果手腕就順利地可以下彎較多。

 

另個例子就是我的站姿體前彎~總是很難彎下去,以前也認為會是膕繩肌或下背部過於緊繃,但這次Jason老師給我們另個思維,有沒有可能是身體側線/螺旋線呢?

 

後來在試過之後,不要說手指,我真的差點連手掌都可以碰到地面了,這真的太感動了😢

 

以上這些都不是要闡述「神蹟」🤣,我想說明的只是如何能夠讓你的訓練更有效與無痛,也就是或許這些矯正或治療手法可以在訓練「」完成,不要等到訓練「後」或疼痛「發生」了,才拿出來用喔!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無痛訓練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