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腹外斜肌和腹股溝容易拉傷呢?
當我們仔細觀察每項運動或日常生活所有動作,幾乎都會涵蓋『旋轉面』的動作,這也不意外,畢竟每本教科書上都明確說明人體有三個面向。
但若深度地看每個肌力與體能訓練課表,通常都以矢狀面為主(深蹲、硬舉、推舉等等),在我看了一些肌力訓練的書之後,發現這些作者都是以槓鈴為基礎(大多數都是健力或奧舉選手),他們所持的理由都是必須將底部(力量)給建立好,才能再往上堆疊建構。
但又有另一派看法,例如ViPR-以四個象限來說明-或Sticky Mobility-以解剖列車來訓練-因為創辦者是以冰上曲棍球為主,他們認為訓練需要符合場上實際狀況,所以就會著重更多部分在『旋轉面』上的訓練。但這可能會被純肌力訓練的教練說,這些是『專項運動』的訓練,就留到專項訓練上吧。
這有時候也會讓我『迷惑』了,畢竟雙方的理由都『合理』,但前陣子看了兄弟象二軍總教練-舉頭三尺有威助-的談話後,讓我有更深的體悟(我一直很尊重他對這份工作的態度與執著),他說到為什麼會管到那麼小的細節,例如寢室冷氣幾度,就是不希望球員一到場上就中暑了,無法將原有的訓練(實力)表現出來。
這也讓我想到,台灣幾乎每間俱樂部的『冷氣』都在比冷,讓我每次因工作關係待了幾天之後,整個人感覺就像會大病一場,回家都需要幾天恢復。但試著想想,若我們都在那麼冷的狀況下訓練,如果一到太陽下,身體會如何反應呢?😂
但這兩天看到Eric D’Agati的一段影片,他說明了:
大部分課表的『訓練動作』都在矢狀面。
但大部分『受傷』都發生在旋轉面😭。
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Eric提醒一點,我們身體的肌肉是受到神經系統所控制,然後肌肉在所謂『力偶』(force couples)的狀態下共同工作。就像解剖列車所述,肌肉是鏈結在一起共同工作地。
在影片中,Eric清楚地解釋身體前側斜肌副系統:鏈結了內收肌群/腹股溝和“對側”的腹外斜肌。所以當執行旋轉面動作時,如果負荷未平均分配於這些肌群上的話,那麼產生受傷的機會將可能大增。
更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復健過程中更會被『放大』,因為大家都會專注在『受傷』區域的訓練,然而忘了產生受傷的因素可能是在對側的肌群。
提醒大家,影片中的訓練技巧可能需要一定的髖部活動度,才能達到直腿90度,因此剛開始若無法做到這個動作時,可以先將活動度訓練好喔!
https://youtu.be/OeU--z6emG0
Eric D’Agati即將於明年3月7-8日來台講授「終極訓練系統」,詳情請洽http://optkinetics.com/index.ph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