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069.jpeg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望子/女成龍/鳳也幾乎是父母的期望,但也因為如此~可能常會出現「揠苗助長」Aka「過早專項運動」的情事!

 

很多父母因為知道原本行業當中的辛苦,因此通常都不希望子女繼續從事與父母相同的職業,當然有些例外,否則就不會有......二代😂

 

我自己的孩子很喜歡打球,但這對我來說卻是......,當然我自己到目前也還是很熱愛運動,但卻很難贊成~沒辦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又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我就會多看一些兒童或青少年訓練相關的書,看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

 

這週看了Dr.Tim Gabbett(他是專門研究「訓練負荷量」與「監控」的教授)的一篇文章~我們如何確保「小大人」能夠成為具競爭力的「大人」!

 

其實這篇與Lebron前陣子加入「負荷量管理」討論的話題有關~因為他自己的兩個小孩在AAU聯盟打籃球,但卻有「一天要打好幾場比賽」的狀況😭,所以現在會有探討青少年是否也需要像成人/職業球員一樣「管理負荷量」。

 

所以他只問自己孩子~你會不會累或你會不會痠痛,若會,那麼......就休息!

 

而他給AAU的一句話:AAU coaches couldn’t give a damn about a kid and what his body is going through.

 

Dr.Tim Gabbett用了簡單的分析來讓我們知道: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

 

為了要瞭解訓練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他們最近有系統地檢視青少年運動員對於訓練負荷和運動表現、受傷與生病之間的關係。在符合遴選標準的23篇文章當中,只有4篇是負面結果,包括:

 

較長訓練時間和較低壓力/恢復分數與較容易生病有關。

快速增加訓練負荷會容易導致受傷率增加。

增加較大訓練負荷會容易導致鼠蹊部疼痛。

●1-3.8%的運動員會有1.)高度壓力和較差恢復能力2.)有高度訓練量和較差恢復力3.)有高度訓練量,並且有高度壓力和較差恢復力

 

從這次的文獻回顧中有發現一些關鍵要點:

1.訓練的負面反應的確會發生,但卻不是很常見(至少常見的研究與報告沒有出現)。

2.很明顯地有個「轉折點」會讓訓練從有益處到成為「問題」。但重點是問題從哪裡開始?

 

會是比賽:訓練量比率的問題嗎?

 

最近有項研究比較青少年碰撞型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量」之受傷與非受傷比。受傷(246分鐘/每週)與非受傷(243分鐘/每週)的每週訓練量沒有太大差異。然而,受傷選手的比賽量比非受傷選手多32%110 vs 83 分鐘/每週)。訓練量不是造成受傷風險的重大預測值~然而,「每多一小時的比賽量,就會增加受傷風險41%」。適當的訓練量可以讓運動員準備好應付比賽,但當比賽負荷需求超過身體準備好的量時,那麼受傷就會增加😢

 

青少年「不是」小-大人!

 

當我們探討訓練時,在許多因素中,有個必須要考量的就是~年紀!當開立訓練負荷量處方時,通常都會參考符合該年紀的訓練。但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思考年紀。

 

1.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

2.生物年齡(Biological Age

3.訓練年齡(Training Age

 

年齡是訓練負荷與受傷之間的調節變數。換句話說,根據實際年齡,運動員將會有較佳/差的訓練負荷忍受度能力。然而,年齡的調節變數效應並不侷限於實際年齡。訓練年齡(訓練史)和生物年齡也會影響運動員對於訓練負荷忍受度的能力。生長速度高峰期(Peak Height Velocity)通常與受傷風險有高度相關。最近有項研究以青少年足球員的人體測量和生長是否為過度使用和立即傷害的風險因素。在較年輕族群中(10-12歲),過度使用的風險為腿部長度增加受阻,而立即受傷的風險為相對較輕的實際年齡。另一方面,年紀較長的族群(13-15歲),因為較長的腿部會增加過度使用的受傷風險,而較佳的身體質量與較低的生長速率則會增加立即受傷的風險。在另一項研究,van der Sluis et al檢視「發育陡增」和過度使用受傷之間的關係,較晚成熟比較早成熟的運動員在生長速度高峰期之前或當年都有較高過度使用受傷的機率。作者結論運動員特別容易在「13.5-14.5歲」之間受傷。

 

最後,也有研究比較青少年(16.9歲)與成年(25.5歲)運動員對於體能訓練的運動表現改變。儘管訓練負荷量較低,但青少年運動員對最大有氧能力與肌力有長足的進步。這些結果顯示,青少年與成年運動員對於訓練刺激有「不同」的適應力,因此訓練課表必須要針對不同訓練年齡來調整。特別重要的一點,青少年運動員「不需要」過度訓練負荷才能得到正面的訓練效果。

 

對於「過度比賽」問題是否有解決方案?

 

如果對青少年運動員的需求持續增加,是否有些簡單的建議來讓他們既能達到較高運動表現,而又能終身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1.在發育期的這幾年提供青少年運動員學習如何訓練的機會。這包括學習「持續」訓練的紀律,以及「準備」好持續訓練的機率。建構良好的訓練和恢復習慣,包括規律的睡眠節律,飲水和飲食習慣,還有恢復過程也是訓練很重要的一部分。

 

2.若可以的話,盡量「延緩」運動專項化到青少年後期。運動員有較多種運動專長會有較低的受傷和燃燒殆盡的風險,以及較有機會達到運動目標。

 

3.除了較少例子運動員也許會較早達到峰值(例如體操或游泳),但沒有13歲菁英選手這件事!鼓勵青少年選手享受運動以及比賽,但也聽聽看他們對於追求運動成就的看法,這點我們就可以參考一下Lebron James所說的:「我對於自己的孩子非常有意識,因為這是我所有能掌握的。如果他們痠痛或疲倦,那麼他們就不打了。

 

天下父母心,孩子都是我們心頭上的肉,最近因為疫情關係,看到有新聞報導有人要求海龜派的孩子不要回來,我知道人無法有「同理心」Aka換位思考~這是我每次跟內人說的,我沒有實際懷過孩子十個月,也沒有臨盆過,所以我無法同理你,但我會用最大的愛來包容你;因此我認為人最多只有「同情心」。

 

今天看了本週商業周刊總編輯的話,裡面談到台泥董事長談到一句話:當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照顧,就是「文明」的開始。

 

順境時,處之淡然;困境時,當處於泰然!共勉之

 

祝福大家週末快樂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ach Ronnie 的頭像
    Coach Ronnie

    My way of life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