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練習與訓練
繼上一篇談到運動與勞動之別後,有朋友問到,那麼如果是有「目的」呢?也就是現在大家最常提到的-「運動表現」。
我想在此跟大家分享Eric D’Agati老師即將於3月7日來台講授「終極訓練系統」課程中,講義當中有提到的一段話,來與大家分享:
很多教練與訓練員的問題為:“我們是隨性挑選訓練動作或心中已有終極目標呢?如果你心中已有個目標,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回溯各項步驟來確認目前所練習的事項會真正帶來「結果」???
學習、練習與訓練的概念是由希臘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所提出。他在兩千年前所提出面對生命的思維理哲非常適用於今天的運動員身上。
學習
我們做某件事之前,最重要是必須知道「為什麼」而做,如此我們的大腦才能開始理解整個概念,並對其產生「意義與價值」。無論是要將步法、手的姿勢或髖部訓練整合進運動員訓練當中,我們是否真正瞭解「成功必要條件以及當錯誤發生時如何察覺」?我一位心靈導師-蓋瑞∙庫克(Gary Cook)曾說:“矯正性訓練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來矯正所有事,而是要讓客戶「察覺」到這件事。”
練習
由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所寫的⟪天才密碼⟫(Talent Code)和安琪拉·李·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所寫的恆毅力(Grit),這兩本很棒的書說明了各行各業中成功人士如何準備的習慣。他們發現共同的特質就是所謂的“精深的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精深練習是種有目的與系統的練習。一般練習可能會有心不在焉的情況,精深練習則是需要完全專注以及朝向特定目標來改善能力。精深練習是老師們可以精進專長技能的方法之一,因為需要透過一系列有計劃的行動步驟、反思與合作。精深練習計畫包括:設定目標、專注練習、注意回饋、觀察與討論教學和審視進步幅度。”
這個方法說明若未遵循這個方法,即使你花了無數小時練習可能也只會進步一點點,甚至是沒有。就像一句古諺曾說:“練習無法成就完美。只有完美的練習才能成就完美。”否則的話,你只是精通非常糟的動作。
訓練
很不幸地,我們通常都「直接快轉」到這個步驟。我常用一句話來說明,“你必須要贏得做多下的權利”。因為如果無法做好一下,那就不要說可以做好很多下。另一個“訓練”要素的層面是瞭解到轉移的概念。轉移代表著訓練動作在力學機制、生理和功能性要素上需符合你要強化的活動。檢視一項訓練動作是否有效的最好方法就是用退階模式來評估為何無法順利執行。是否缺少知覺、活動度、穩定度、平衡感、肌力、速度、爆發力、反應力或耐力等等?
因此你就不會針對活動度問題而開立耐力處方或知覺問題開立爆發力處方。
最後,祝福大家無論是在訓練或學習任何一件事上,都能夠「事半功倍」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