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在端午連假三天參加了轉動公司舉辦的棒鈴課程,在還沒有上課前,從最近的風潮發現,大家又開始慢慢地走向復古風了,許多上古的神器慢慢地又從大家的記憶中走出來了。從歷久彌新的槓鈴到戰鬥民族的壺鈴,現在開始把棒鈴也搬出來了。我老婆也說我的新歡又多了一個,而且怎麼都剛好有個“鈴”,這她就不懂了,沒辦法,誰叫“鈴”姊姊找到東洋真命天子,所以我只好繼續找鈴妹了,因為只有它們最聽話,我只要有付出/舉起多少,一定會給我多少回饋,一點也騙不了人。
Tad-13
這三天課程分為兩部分,第一天是介紹Tad-13;二、三天才是棒鈴課程。那何謂Tad-13呢?在Alberto講師介紹之下才知道,這是他自己創辦的系統。因為之前有follow過TacFit一陣子,知道Alberto也是講師之一,但這次聽他說明原委之後—因為在美國TacFit是有線上課程,而且只有26種動作,也就是大家都用相同動作模式訓練,只是強度不同,但Alberto認為要添加更多資訊進入,例如某些人不適合某種工具或訓練方法,那麼就必須因材施教,但美國地大物博,可以有許多人一直來上課,但義大利很小,因此必須要有真材實料才會讓人一直來。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在內地,的確也看到許多ㄆㄧㄢˋ過一省又一省的...—但這都只是故事,大家參考就好。想想天下事合久必分也是必然,就像Pavel離開RKC,然後自創SFG也是一樣地,這真的沒有對錯。
在Tad-13系統中,共區分為三部分,棒鈴是『其中』一部分,另外則為:
◎放鬆(Release)與恢復(Restore):
-放鬆指的就是功能性活動度(functional mobility),其實這就跟目前大家在談的一樣,因為上過許多課都在談這個:你要的活動度(ROM)不見得是像特技演員或瑜伽大師一樣『極端過度』伸展,而是在該活動度範圍能夠展現力量,這樣才算是擁有該活動度,簡單來說,也就是不能『憋氣』。
-恢復則是在訓練後要重塑(reshaping)身體,因為通常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伸展,但除了伸展之外,還需要很多事情來輔助,例如充足的營養、水分、睡眠、釋放壓力等等。因為他是軍人出身,所以也談到戰場的創傷症候群,例如美軍在戰場後回到國內會出現一些身心問題,因此就需要一些方法/環境讓他們回到平靜生活。其實選手也是,因為在高張力的比賽後,能夠讓身體迅速恢復正常狀態也是非常重要。
◎OOAD Flow:這可分成兩部分
OOAD Loop:這也被稱為柏伊德循環(Boyd cycle),由美國空軍上校約翰∙柏伊德提出的決策方法。 這個方法是一個循環,由觀察(Observe),定位(Orient),決定(Decide),與行動(Act)組成,反覆進行;相關內容請大家自行上網搜尋,這後來也被廣用於商業行為上。換個角度說,也可以用在教練在訓練上,因為我們都知道冠軍/菁英選手不見得能夠成為冠軍教練就在於第一、二階段時,因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切都太容易了,很多動作我們可能要花很久時間來體悟,但他們就...是輕而易舉,這就跟小時候班上總有學霸一樣。在第二點方面,我個人覺得比較像是『解讀/闡釋』你所觀察到的狀況,而在訓練客戶時就是如此,例如每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的生/心理指數。
而Alberto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AAAA
覺知(Awareness):就是瞭解“自己”、“訓練對象”與“環境”,
也就是能夠詢問相關問題,例如有些人的訓練年紀(常與生物年紀不成比例)、疾病史或目標...。
評估(Assessment):即使是相當菁英的選手,可能也會缺少某些能力,因此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找出來之後“解決”。
行動(Action):這部分就是課表規劃了,但別忘了要有『備用』計畫,因為你的人生不可能永遠按表操課地。
分析(Analyze):這就是在訓練『過程中』與『結束後』,特別是過程中更重要,因為你可以隨時調整,最重要就是有『前瞻』思考,否則等到結束後,有時候可能是”受傷“😭。
流暢(flow):這部分則是談到有關心理或大腦,也就是在“平常”時,訓練可能會佔75%,大腦會佔25%;但一到“比賽”時,大腦會佔75%,訓練可能只剩25%。這裡談到的是五種腦波:
Alpha:(6-12歲)放鬆階段。腦波8Hz-12Hz
Beta:(12-100歲)警戒&專注。腦波12Hz-27Hz
Delta:(3-6歲)沈睡。腦波0.2Hz-3Hz
Theta:(小嬰兒)深度放鬆。腦波3Hz-8Hz
Gamma:很少人有(高運動表現)。腦波27Hz以上
這裡最重要的就是『融入當下』(in present),也就是很多選手在比賽前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來讓自己進入『狀況』。
訓練觀點:
1.有勇氣地『拒絕』客戶:
這就跟Dan常說的一樣,要給客戶『需要』的,而不是他們『想要』的;有些人認為這樣會失去客戶,但說真的,對我來說,失去的是『不懂』之客戶,而這也不是我需要的,也就是客戶是否有Coachable,例如怕累的就要適時地增加強度來激勵或很想練的就要當煞車適時地幫他減量;因為真正懂你的客戶,他會知道你是對他好,而以長久來看,這也才能真正得到結果。畢竟我們不是Entertainer來幫忙算次數地。
而好的教練更能脫離舒適圈,不斷地學習自己不懂的部分,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事,每個系統或知識都有它好的一面,只要我們懂得欣賞就好。然後就放進自己的工具箱當中,當面對不同客戶或階段時,可以拿出最好的工具來處理即可。最近阿伯講的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do.的確是滿值得省思,就像在飲食方面,我們常會聽到:You are what you eat.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每件事只要扎扎實實地做,就會像老祖宗說的『路遙知馬力』。
Alberto說了個小故事:他有從小到大的好朋友,但到目前為止已經『離婚四次』了,每次離婚後都會跟他抱怨前妻如何如何...,但換個角度想,同樣的故事,男主角都相同而女主角一直換,是誰有問題呢?就像若是一位好教練,他是可以不斷地產出『冠軍』選手,因為他能夠發掘每位選手的特質。
2.自由競爭:
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教練需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其實這我也有很深的感觸,不論任何群體,其實我們都容易躲在同溫層取暖或者是互相抨擊異己,例如有時候可能是自己可以/無法做到或喜歡/不喜歡某件事,就會找許多理由來說服自己/他人,但有時想想這樣不就限縮自己了嗎?就像阿格西曾說過:『要做自己討厭的事,然後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
Alberto舉例為什麼美國比他們義大利的醫生好?因為義大利醫生拿的薪水是政府支付的,也就是不需要努力進修,還是可以混下去的,而美國因為資本主義的世界,一切都是憑實力來爭取地,你有多少本事就拿多少(或許這也是美國夢/神話厲害的地方😂),但他這個例子就是希望我們教練能夠不斷地進修與學習,從這次上課中,發現他雖然是軍人與保鑣出身,除了身體條件與示範動作不馬虎之外,最讓我欽佩的是他的大腦,畢竟肚子有沒有墨水是騙不了人的。
3.完整(Completed)
常聽到的一句話:You Completed me.從上禮拜的RTS到這禮拜的棒鈴課程,其實每個訓練/工具都有它應該有的位置,例如從單一肌群到整體(Integrated)、從線性到波浪式課表或單一面向到多面向,每個都有它的價值所在,而教練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適時針對不同對象給予不同的建議或評估。
Alberto也提到隨著年紀漸漸增長,也許強度可以不用下降,但重點就在於『恢復』的時間會增長(我想男人都懂),而這就是在“完整”訓練上面需要考量的地方。
4.訓練、活動度與評估
目前許多訓練、活動度與評估的方式都是站立或人體基礎活動模式,但這次Alberto給予另一個概念,因為他是柔術選手出身,所以對於『地板』有相當深的感情,也因此他提出很多動作在地面時,身體是無法欺騙/代償的。例如,他的仰臥推舉是在地面上,但下半身與胸椎是完全啟動而拱起,如此就不會只有專注在胸部上,而是會用到更多的闊背肌。
在訓練上這就像『土耳其起立』近年來被提倡一樣,因為你要能夠在地面上迅速與正確地站起來,需要的是許多肌群協同工作;如同Dan常說的,你在過55歲之後,最需要擔心的不是癌症,而是『跌倒』,因為許多老人家常常一倒之後就爬不起來了。之前也有許多研究是有關起立/坐下與壽命的關係,這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相關資料。
5.注意細節
在網路上許多有關棒鈴的影片其實都有可能是錯的(他自己以前的課程),而這也是Alberto自己不喜歡線上課程的原因,我也欣賞他這點,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一直更新自己,因為他透過不斷地練習與教課,發現自己以前教的有誤,所以就持續更新。並且在現場面對面教學時,他可以把每個動作細節都講得非常清楚,因為第三天竟然講到晚上七點多...😥。
雖然只有幾個動作,但Alberto提醒你可以不斷地衍伸出不同,例如同樣動作可以坐下、半跪姿或站立, 或是同個動作幅度範圍可以在向心、離心、節奏或呼吸上來衍伸,而這就可以適合各個族群來做訓練了,但前提是掌握住核心關鍵,也就是『力矩、力臂與張力』,而這也是許多課程都在強調的部份。說真的,訓練上真的沒有秘密/神話,原理與原則都是一樣,只要你掌握住就不會走偏了。
最後,當然是要開始準備考試啦,說真的,這沒有練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通過地,而這也是最重要地,因為只有透過大量正確練習,你才能理解學習路程與瞭解在訓練過程中,所會遇到的狀況,而這在開立課表或訓練客戶時,就會有直覺反應(intutive),知道何時該停止或增強了。例如前陣子學了Plan Strong的課表規劃,在自己身體執行之後,更能體會當中的奧妙;或者是即使通過相關壺/槓鈴考試,但在維持的過程中,不斷地體悟到當中奧妙所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