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旅程當中,閱讀了日職羅德隊總教練吉井理人的這本書,讓我再次仔細地思考如何當一位真正好的教練與「父親」。
一直以來我在各項培訓課程的第一段話:請不要相信我講的~但一定要「思考」我說的。
因為每個人看待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觀點,而這些會因為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許許多多因素所影響,所以若是一昧地「相信」別人所說,但卻不去思考的話,那麼就浪費了你所受的教育。
誠如哈佛藝術與科學學院前院長傑里米·諾爾斯的話:「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標就是:確保畢業的學生能分辨有人在胡說八道」。
本書開宗明義:這本書的重點不是在「教到會」,而是透過詢問、溝通,刺激對方深度思考的「指導」技術。
吉井理人一開始就坦白說他球員生涯退休後最不想當的就是......教練,因為只有沒水準的人才會去當🤣
因為他生涯常遇到最令人感到討厭的教練:事前不好好教學,事後又針對缺陷批評;另外又喜歡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如果是失敗的就算了,但成天都自吹「當年勇」,實在令人相當受不了(各行各業好像都會出現🤣)。
但是他為什麼會擔任教練呢?
又是很令人玩味的一句話~有一天他接到經紀人團野村的電話詢問他是否有意願轉任教練,但他還在猶豫,這時團野村直接跟他說:有太多執著於延續球員生涯,而錯過工作機會的選手,我看到都膩了。既然出現工作機會,就必須趁機把握,阿吉,現在正是你引退的最佳時機。
所以他就當上了~絕對不想當的「教練」😂
但他一點頭緒都沒有,所以開始回想球員時所接受的各種指導,但腦中所浮現的都是......「令人討厭」的回憶😭
所以阿吉沒辦法抬頭挺胸大聲的說「我就是教練」,因為到頭來他只能再次「複誦」自己的經驗,進行讓球員厭惡的那種指導而已。
所以他就回想起自己在紐約大都會遇到的一位投手教練,阿吉當年剛到在春訓時都已經練投了很久,心裡想說教練怎麼都沒過來指導指導🤣
等了很久,這位教練終於走過來,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在這個球隊裡,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自己,所以請你告訴我:你是怎麼去投球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再討論該怎麼做,對你而言會是最好的選項。
阿吉說他嚇了一大跳~因為從來沒有教練這樣跟他說😅
因為在日本,教練都會以自己的標準衡量選手,若選手不適用自己的標準,就會將選手改成像是教練的樣子,但通常都是複製出「簡陋贗品」🤣,因為一旦消除了選手本身的性格,就無法完全發揮他們真正的力量!
雖然我自己當教練在訓練客戶時都會以他們所需為出發點來溝通,並且設計符合他們的訓練;但在當「父母」時,卻常忘了這一點,一昧地想要刻畫出「自己心中想要的樣子」,但常忘了孩子的天賦與天性,到頭了搞得親子關係緊張,卻是做出了一個自己的簡陋贗品~都忘了自己也沒有很厲害,更何況是自己的影子呢?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除了讓我更思考如何當一個好教練,也是幫助我如何當個「好爸爸」。
所以阿吉再回到學校攻讀研究所,從最初開始學習體育的指導法,成為它實踐指導的基礎~這也是我常跟孩子討論的地方,你千萬不要為了唸書而唸書,畢竟台灣現在只要你想念,都有學校可以念(除了頂大🤣),但你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時間」,千萬不要浪費了珍貴的青春年華在不知「為何而學」的狀態下。
阿吉解釋了為什麼教練不能「給答案」:
1.對方與自己的「經驗、常識和感覺」都不盡相同。
阿吉說他在高中畢業後加入職棒,遇到罄竹難書的令人討厭指導法,這類型的教練通常都是「填鴨式」的指導,完全沒有「溝通」的情況之下,只有跟你說......做就對了🤣。
但這樣不只會讓訓練打折扣,而且還會讓選手失去「熱忱」😭
這也是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的一點~雖然自己相當熱愛「壺鈴」,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甩」啊😂,這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的溝通,互相理解彼此的想法,這樣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也因此我常在跟孩子討論一件事時,會特別強調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你們參考就好,最重要是你們要有自己的想法喔。
2.「強加於人」的溝通法會剝奪動力。
阿吉舉了一個例子:
他在一軍拿下第一場勝投時,當晚在宿舍內食堂吃飯時,剛好遇到曾經在二軍指導過他的一位教練,這位教練一看到他,就用盛氣凌人的口吻說~「雖然僥倖贏了,但今天的投球內容完全不行啊」。
於是就開始了長達二十分鐘的「說教」,於是年輕氣盛的阿吉忍不住將筷子摔在桌上,站起來打翻了餐盤,結果這位教練一怒之下就往阿吉身上揍,一開始阿吉想說忤逆了教練,所以被打幾拳就算了,結果沒想到教練沒有停手的意思,正當阿吉想要反手時,站在旁邊的一位前輩架住了他(阿吉很感謝他,否則他的職業生涯就...)。
阿吉事後回想~雙方的「溝通」都很有問題,若是教練可以「先恭喜」他,然後詢問他對於比賽的想法,最後再講出自己的意見時,這樣或許就不會變成這樣的結局了。
我想親子之間很多時候也是這樣,孩子有時候就是需要我們「先稱讚」,只是我們東方的父母親好像一不小心就「先數落」,然後又開始「好漢一直提當年勇」🤣,結果又怪孩子「不孝順」😂。
3.「多餘的話語」將擾亂注意力。
有時候一句話就會影響很多很多,但我們常會「無心」的說出一句影響別人很多的話語,有時候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所能接收的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還記得有一次幫孩子接球之後,跟他說其中有幾球投得很好是因為身體有轉動,結果這一句無心的話造成孩子接下來的投球都不斷想著這樣的轉動,造成動作越來越彆扭的感覺。
從那次之後,我都會採用阿吉的方法,先問問他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然後再給他我從接球者或旁觀者的看法。
4.「糟糕的建議」會讓表現下滑。
阿吉回憶有次他當教練時,因為看到一位投手經常用力過猛,結果都投不進好球帶,所以就想起自身的經驗,想說他若少個兩成力道,或許就可以變得更好。
所以他就建議那位選手若每次都用120%,何不嘗試60%呢?
結果呢?
原本有150公里的球速,比賽時只剩120公里~這不就變成餵球機嗎?
阿吉發現這不對,後來建議他「回歸」原本的機制,但這一去不回了😭
阿吉對此深深地引以為戒,幸好後來這位選手有回到球團擔任工作人員,他也才鬆了一口氣。
5.「一廂情願」的指導方針,將引發現場的混亂。
即使對語彙的認知相近,但教練就此認定「自己辦得到的話,那選手也辦得到」,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若是辦得到的人,立場不往辦不到的人接近,也就是指導者「不接近」被指導者,那就無法給予正確的指導。
我想這就是很多人常會說的~好的選手不見得會是好的教練,因為很多厲害的選手通常都是在該領域一點即通或是可以舉一反三,所以比較沒經歷過「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動作,你卻做不來呢?
最後~為感謝長期以來支持My way of life的朋友,本次將提供「一本書」給大家抽獎~您只要在「留言處+1和分享」,我將會給您抽獎序號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