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118.jpg

IMG_1105.jpg

IMG_1106.jpg

IMG_1112.jpg

IMG_1107.jpg

IMG_1104.jpg

「終極訓練系統」課程回顧

 

上個週末終於完成「終極訓練系統」課程的翻譯,從去年中即跟Eric老師不斷協調課程如何進行到等他完成講義編撰,這中間的過程真的讓我學到許多,特別是老師在星期四就抵達台灣,我跟Jason老師也在星期五時跟他先到課程現場討論如何進行等各項細節,到後來在吃飯時與他討論許多有關訓練方面的問題,真的讓我更有打開任督二脈的感覺,其實每次翻譯課程時,對我來說最寶貴的就是能夠與他們天南地北的聊,所以我也將這些和課程內容整理起來與大家分享喔。

 

1.名詞定義:

 

很多朋友是因為看到「終極」這兩個字而被吸引住,因而來參與課程,但卻可能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在此「深感抱歉」,但我想誠如Dan John不斷提到,在訓練的世界中-沒有秘密」,因為每個訓練方法都「有效」,只是您如何「歸納」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訓練哲學。

 

Eric老師根據他自己二十多年來的經驗與所學,將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融合成一套「思維理哲」系統,幫助教練在面對客戶/運動員時,能夠更「快速」地展開「訓練」,畢竟唯有訓練才能得到「結果」!

 

誠如Eric提到,廚師與主廚的「差別」即在剛開始我們都是按照別人的食譜,到後來慢慢地會成為自己的料理方式,在訓練的世界不也是如此嗎?

 

或許有些東西我們都知道,但資訊與知識的「不同」就在於如何將「一堆」資訊「整合/過濾/辨識」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2.活動度vs穩定度

 

因為Eric老師是FMS在美國地區唯三的講師之一,教導FMS已有十五年時間,所以血液中流著FMS的概念是很正常地,但Eric在課程中更清楚地談到,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肌肉「緊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伸展」它,但卻沒有想到肌肉緊繃是個「保護」機制,因為可能有某些肌群「不」工作,因此身體很聰明地為了完成任務與避免受傷,所以就......要某些肌肉「工作」。

 

而這也是「檢測」的重要性,因為老話一句:沒有檢測就是「猜測」!

 

但世界上「沒有」完美這件事,所以當你「通過」檢測,並達到「滿分」,這不代表你是完美,所以不會受傷;只說明你「達到」滿分的「條件」,我想這個概念是很重要地!

 

可是,若你沒有通過呢,回到剛剛前面所說,是不是就表示活動度「不足」呢?

 

這時候,就必須要分清楚了,因為若沒有「對症下藥」,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例如是「穩定度」問題,但你卻不斷地「伸展」肌群,結果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誠如某位醫生說過,厲害的醫生不是開藥給你吃,而是「找出」你的「問題根源」,因為解決方法通常在書上都有,而這也是他們需要大量臨床實習與練習的原因。

 

因為有時候穩定度問題可能是「動作控制缺口」的問題,也就是被動減掉主動的「範圍」,而這有可能是三到五下的訓練即可達成,但若沒有「分辯」清楚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前面所說的「傷害」。

 

3.旋轉袖肌群之「迷失

 

我們常有個概念就是在「容易受傷」的地方不斷地「強化」它,例如有位老師提到「投擲類」選手的「旋轉袖肌群」訓練,因為旋轉袖肌群是這類型選手的「天敵」,一但受傷,嗯,選手生涯就會面臨很大的危機。

 

題外話,這也讓我想起John RusinPPSC的推系列部分有提到「肱骨提攜角」的概念,還記得曾經有段時間大家在「強化」旋轉袖肌群時,就不斷拿小啞鈴「內外/上下」轉動,後來又曾經流行過「腋下」夾著毛巾,但想想看大家的角度都一樣嗎?或是自己的左右手角度有一樣嗎?

 

但這次Eric老師以他自身的經驗來談到,旋轉袖肌群是非常小的肌群,應該很難「獨立」練到吧?

 

而且別忘了旋轉袖肌群有一個功能是「減速」喔!

 

換句話說,在強化過程中,是否應該先想想看其他因素或肌群能否幫助肩膀產生「穩定」呢?

 

或是在「強化」時,肩關節是否有「中軸化」呢?

 

4.全面」看待每件事

 

很多時候當我們專注/執著在「當下」時,是否該「抬頭」看看有沒有「偏離」方向!

 

但我知道,這很難!

 

舉例來說,當我們發現活動度有問題時,除了伸展或放鬆之外,是否應該想想「造成」的原因呢?

 

例如長期因彎腰駝背或生活型態造成脊椎過度屈曲,無論你用了任何全世界最厲害的手法來處理,當下肯定有效,但......若處理完還是恢復原本的「姿勢」,那麼......

 

另外個例子,很多時候肩頸緊繃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造成,例如因為壓力過大,造成呼吸短促,也就是氣都憋在胸部,然後造成提肩頰肌、斜方肌或周圍肌群緊繃,是否將壓力「排除」更能有效治理呢?

 

這也是Eric老師有一套自己的「健康三元論」:身體結構、化學(營養、睡眠、環境等等)和心理,當您專注在調整其中一個部分時,別忘了看看其他部分喔!

 

例如很多時候談到「增肌減脂」的問題時,大家都是想到如何訓練與怎麼吃,但有沒有想到「睡眠」也是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這也是我常提醒家人或客戶,原理/原則通常都很便宜或免費,但沒有人想聽,例如防疫期間多喝水、充足睡眠、曬太陽和多運動等增強「免疫力/抵抗力」的原則,沒有人想聽,但......我若冠上一個宇宙最神秘的小鐵石,然後告訴你,這絕對「有效」、很貴、很難買到~天啊,馬上~「缺貨🤣

 

5.找到選手/客戶所「缺乏」或「需要」的部分

 

我們對於籃球選手訓練的第一印象就是要「跳得高」,因此很多訓練的研究也都以這個方向為基準來證明該訓練「有效」,例如「深蹲」可以多跳高「一吋」,因此大家就拼命要籃球選手背蹲舉,但你也知道,現在的籃球員通常腿都特別「長」,因此對深蹲訓練好像......

 

我記得Dan有提過,不要忘了當你搶球時,跳起來的「時機或其他因素」都會影響到喔!

 

這裡Eric老師另外提到,不要忘了籃球比賽當中,短距離衝刺的時間比較多,還是跳起來的時間比較多?

 

這裡當然不是要說,跳躍訓練不重要,而是要想想看到底「需要」什麼?

 

這次課程中,有老師提到有客戶堅持要深蹲,但身體有受過傷,但Eric提醒我們是訓練「動作模式」,而不是訓練「某項動作」,畢竟在深蹲「模式」中,有太多衍伸的動作囉!

 

但另外一位老師提到「專項性」,因為背蹲舉是他「比賽」必須要的,那這時候就要思考如何更專注在每項細節上面喔!

 

6.訓練課表的「效率與效益」性

 

每個課表都有效,這是Dan的名言!

 

但如何能夠更有「效率」的讓訓練產生「效益」呢?

 

無論是體能教練或私人教練,通常選手/客戶都是一小時的課程,如何在一小時內往目標「前進」,這是非常重要的。

 

Eric老師提供一套自己的「Stride Sequence Mobility Flow」來讓訓練可以很快地展開、增加自己的活動度或放鬆自己的身體,而這些都可根據初始評估時,發現有需要「加強」的地方來「增加」次數喔!

 

影片請參考https://youtu.be/3mgFDTvYteA

 

請注意,這當中也需要用到呼吸的技巧喔,或許您會覺得這跟PavelLoaded Stretching PNF技巧類似,但Eric老師很誠實地跟大家說,這些他也都是從「瑜珈」的概念而來,畢竟瑜珈已經存於這世界兩千多年囉!

 

7.示範動作與課表設計

 

Eric老師提到,這些年有一張最夯的私人教練證照:

 

YOUTUBE私人教練🤣

 

這些你都懂地!

 

但換個角度想,若教練只能示範動作和計算次數,那還真的可以被「取代」了😭

 

我個人覺得,其實有滿多App的示範動作還真的滿厲害地!

 

但這些都無法做到一件事:幫你「客製化」,也就是針對你「過去」醫療/受傷史、「現在」狀態(體能條件或限制因素)和「未來」目標來幫助您「設計」出一條通往目標的「道路」。

 

因此,Eric歸納出最後的境界為:

 

「示範動作與計算次數」的終極目標:客戶「不需要」我!

 

「課表設計」的終極目標:客戶「離不開」我!

 

8.Matching-對側線概念

 

自從筋膜被廣為人知與探討後,許多身體基礎動作模式的訓練也會融入「斜/對側/螺旋線」的概念。

 

在許多中醫的概念當中,例如針灸也會有左上方疼痛醫治右下方的方法。

 

我的體悟,例如在土耳其「起立」時,很多時候會在第一個部分-「轉動」身體準備「坐起來」時「卡關』,這時候可以想想左側臀大肌與右側闊背肌需要「同時」啟動,但別忘了中間的胸腰筋膜「鏈結」喔。

 

Eric老師則更是將這個概念帶入到他的熱身或訓練當中,讓身體能夠更全面地動起來,我想很多人會認為運動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若你試試看這些動作的話,就會知道......

 

Eric也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訓練動作與「模仿」相關動作是完全不一樣喔!

 

每次的課程都讓我對訓練有重新的體悟,畢竟每個人因為背景不同,所以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擷取他人之長來彌補自己之短即可。

 

祝福大家都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終極」訓練系統!

 

arrow
arrow

    Coach R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